基于工匠训练营的协同育人模式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程国飞余杨张堃陈梦龙
摘要:结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制图员岗赛证的要求,以工匠训练营融入机械课程与CAD教学中,通过确定思政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推进教学策略、落实考核评价等落实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机械制图与CAD工匠训练营课程思政课程设计教学策略
机械制图与CAD是机械制图与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能测善绘的机械测绘员为目标,探索了“工匠训练营”融入课程建设的路径,创建了“三课堂(线上+线下+工匠训练营)”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三课堂育人、岗课赛证,分层教学”的教学特色。
1课程简介
《机械制图与CAD》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三+证书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大一完成。本课程根据根据机床操作员、绘图员、产品设计员等岗位的任职要求,采取“思政统领+任务驱动+教学做评+线上线下”的理实一体融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机械图样的读绘和测绘技能。学生以“中职”所学的制图基本知识为基础,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工装夹具CAD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后续所有核心课程奠定必要的思政素养与读绘图基础。
2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机制专业就业、目标与发展岗位的必备的、基本的读图与测绘能力、梳理“机械工程制国职业技能等级等级证书考证”标准,分析“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赛项、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赛项要求,优化重构本课程教学内容为中望CAD绘图基础、机件的表达方法、机械零件的测绘、机械部件的测绘四个模块,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具体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
课程内容分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两部分,按“模块→项目→任务”,任务内容、参考学时、授课时间安排等如表1所示。
3确定教学目标
授课学生来自中职,知识和技能基础参差不齐,有20%毫无基础;在认知及实践能力方面模仿能力强,执行快,但归纳总结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个性上思想活跃、好动好讲,但意志较薄弱,自我意识较强,学生完全依赖手机,珍爱游戏,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听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有90%的学生热情期待测绘,渴望进入工匠训练营得到提升。针对以上学情确定课程的总目标:以思政为统领、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分层施教,工学结合,学用一体,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掌握本课程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机械零部件的形体分析、图样读绘及测绘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3.1知识目标
(1)巩固机件的形体的分析及表达方法;
(2)熟悉常用绘图工具和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掌握零件及部件的测绘方法;
(4)掌握中望CAD绘制机械图的方法与步骤。
3.2能力目标
(1)会使用各种常用的测绘工量具;
(2)能读绘各种机械零件图;
(3)能读绘中等复杂程度的产品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4)能测绘各种机械零件并用中望CAD绘制其工程图;
(5)能测绘中等复杂程度的部件及一般复杂程度的夹具,并用中望CAD拼绘装配图。
3.3思政素质目标
(1)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科学思维方法,不断完善正确的三观;
(2)不断增强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加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牢固树立团结、责任、保密、规范、标准化等工程意识,培育严谨务实、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提升不怕困难、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4开展教学活动
课程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原则,充分利用校园融合资源和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以“机械零部件测绘的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三课堂:第一课堂-线下(测绘室、机房)、第二课堂-线上(学习通、钉钉等)、第三课堂-工匠训练营(车间、工作室)协同育人推进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分层教学,学生在第一、二课堂完成基本任务后,可进入第三课堂-工匠训练营的拓展训练。
例如在“测绘减速器从动轴”中,采用如图2所示的教学策略。教师通过讲好身边故事-师生共同完成学院联合企业成功研制口罩机故事传递勇敢坚毅、敢于担当、心怀家国的使命感,学生通过做好值日课代表、组长等身边小事提升思政与职业素养。
在第一、第二课堂,教师利用抛锚、启发等方式引导怎样正确表达从动轴、规范使用测绘工具、合理确定尺寸数据和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协助、自我探究,利用平台微课学习更直观地解决视图方案制定零件测绘流程,顺利完成任务要求,突破教学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