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等数学(IT类专业适用)教案1.doc
文件大小:3.13 MB
总页数:10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77万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04

《计算机数学》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人:

课程名称

计算机数学

本次内容

集合

授课班级

时间

第周第次

教学课时

/单元课时

/项目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见集合的表示

2.集合的基本关系和运算

3.区间的集合表示

能力目标:

1.能够熟记常见数集的表示

2.能够熟练常见的集合关系

3.能够用集合的关系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理解邻域的概念和表示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复习常见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课后总结

建议学时1课时

第一节集合

一、集合的定义

知识回顾:

定义1.2.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元素组成的总体称为集合(简称集).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互不相同的.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我们通常用大些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是集合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记作;如果不是集合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记作.比如:我们将“不大于5的正整数”记为集合,则而.

课堂提问:

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是什么?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或;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二、集合的表示

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表示集合.

2.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性来表示集合.

三、用区间表示的集合

区间是指数轴上介于两点(含无穷远点)之间的线段或直线上实数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课堂动手:请同学自己绘制以下区间

1.闭区间(其中),图形表示如下:

图1.1.1

2.开区间(其中),图形表示如下:

图1.1.2

3.半开半闭区间或(其中).

比如,图形如下:

图1.1.3

课堂新知:邻域的定义(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4.邻域

设与是两个实数,且,区间(也可用表示)称为点的邻域,记为.图形如下:

图1.1.4

点是这个邻域的中心,是这个邻域的半径.点的去心邻域记为,

=(也可用表示).

四、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1.集合的基本关系

一般地,若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那么我们说集合与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是集合的子集,记为,读作包含于,或者包含,即,用Venn图表示如下:

图1.1.5

比如.

如果集合且,则此时集合与集合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与集合相等,记为

知识回顾:请同学回顾中学学过的集合的运算

2.集合的运算

(1)交集

(2)并集

(3)补集

例1.1.1已知集合,集合,求:、.

解集合A与集合B所表示的区间如图所示:

-1023

图1.1.6

故,

-1023

图1.1.7

故.

例1.1.2已知集合,则实数的值为.

解的解为,则.

例1.1.3某班学生40人,每人至少懂得一种外语(英语或日语),其中懂得英语的有30人,懂得日语的25人,问懂得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有多少人

解设={班上懂得英语的学生},={班上懂得日语的学生},={班上的学生},={班上既懂得英语又懂日语的学生},则有

.

《计算机数学》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人:

课程名称

计算机数学

本次内容

函数

授课班级

时间

第周第次

教学课时

/单元课时

/项目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函数的三要素

2.分段函数

3.反函数

能力目标:

1.能够求函数的定义域

2.能够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能够画简单的分段函数的图像

4.能够求函数的反函数

素质目标:

1.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2.观察理解力的培养

教学

重难点

1.函数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