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概念构建的实验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8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4.15千字
文档摘要

基于概念构建的实验教学设计

摘要:教学过程重实践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之一,倡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本文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实验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实验活动,并自主构建酶的相关概念。

关键词:实验探究;概念构建;酶

文章编号:1003-7586(2024)10-0009-03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在生物科学史中,某一科学概念的构建,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逐渐完善。有关酶的研究从19世纪开始,经历了100多年间多位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实验研究、归纳和总结、辩论和修正,才有了教材中短短的一句话“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实验与观察在概念构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重视记忆背诵教材内容而忽略实验与观察,造成实验可有可无的教学现状。以记忆取代实验的体验过程,以固定套路代替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内涵,以机械重复背诵代替学生自主构建概念的情况,不仅没有体现概念构建的一般过程,更与学科课程标准提倡的“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的理念相悖。本文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实验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如何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将实验探究活动与学生自主构建概念的过程结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酶的相关概念。

1实验探究酶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了解到,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使没有甜味的淀粉消化成具有甜味的麦芽糖。胃中存在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能够帮助消化蛋白质。小肠中还有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帮助消化食物。教师通过问题“酶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导入“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内容的学习。

1.1细胞代谢的概念

教师指出细胞代谢的场所是在细胞内,实质则是细胞内发生的化学反应。而细胞代谢可能产生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细胞中积累后需要及时分解,避免对细胞造成毒害。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细胞如何快速分解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过氧化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实验探究酶的作用

1.2.1加热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实验

教师给出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案,学生通过比较90℃与常温条件下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验证高温能够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方案如表1所示。

学生观察到90℃水浴加热的试管有少量气泡,而不进行加热处理的试管中无明显气泡,说明高温可以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教师根据实验设计表格讲解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重要概念,并讲解实验设计中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其学习控制变量法和设计对照实验。学生分析总结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除自变量不同外,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是贯穿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重要科学方法,其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被应用,而本实验正是学习该科学方法的良好素材。

1.2.2加过氧化氢酶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细胞能否用加热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学生指出过高温度会损伤细胞。教师指出细胞分解过氧化氢主要依靠过氧化氢酶,并组织实验探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1]学生根据给出材料,展开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如表2所示。

教师指出,肝脏研磨液中除了有肝脏组织液外还有溶剂水,因此不能确定少量的水是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在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溶剂,并提出如果实验组的溶剂是生理盐水或缓冲溶液,加入对照组的也应是等量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溶液。

确定实验方案后,教师询问学生实验开始后要观察的指标是什么?学生回答应该观察气泡产生量。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与结论,猜测可能的结果有:①加酶组产生气泡更多,说明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②两组气泡量相当,说明过氧化氢酶不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③加酶后气泡产生量更少,说明过氧化氢酶抑制过氧化氢的分解。

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分组实验,学生观察到实验组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大量气泡,对照组的过氧化氢无明显气泡,学生根据前面的猜测快速得出结论: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酶具有催化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基于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教师组织学生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这一实验,学生能够初步建立酶的概念,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的结论。

1.2.3实验探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教师创设过氧化氢消毒液在运输时不能和三氯化铁、二氧化锰共同储存的真实情境,进而引出问题: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比哪个更高?教师指出可以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方案,方案如表3所示。

学生带着疑问开展实验,发现肝脏研磨液组产生的气泡多于三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