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血管神经性头疼治疗.doc
文件大小:26.0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74千字
文档摘要

血管神经性头疼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主要是通过物理、心理等手段来缓解症状和预防头痛发作。

-物理治疗:

-按摩:通过专业人员对头部、颈部的肌肉进行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头痛症状。例如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力度适中。

-热敷或冷敷:部分患者在头痛发作时,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额头、颈部,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而有些患者冷敷更有效,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疼痛部位,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10-15分钟即可,以免冻伤皮肤。

-生物反馈疗法:借助仪器将身体内生理活动的信息,如肌电、皮温、心率等,加以处理和放大后,以视觉或听觉等形式呈现给患者,让患者通过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活动,以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心理干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是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常见诱发因素。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可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状态,从而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比如,患者可学习深呼吸放松法,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再缓缓地呼气,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1-2次。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发作期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轻、中度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常用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布洛芬一般每次用量为0.3-0.6克,阿司匹林常用剂量为0.3-1克,对乙酰氨基酚每次0.3-0.6克,可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通常在头痛发作初期服用,能有效减轻头痛症状。

-麦角类制剂:对于中、重度头痛患者,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时可选用,如麦角胺咖啡因。麦角胺咖啡因每片含麦角胺1毫克和咖啡因100毫克,在头痛发作初期服用1-2片,若症状未缓解,可在30分钟后再服1-2片,但24小时内最大剂量不超过6片。需注意,麦角类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且孕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

-曲普坦类药物:能高度选择性地激动血管5-HT1B/1D受体,收缩颅内血管,从而缓解头痛。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等。舒马曲普坦一般皮下注射剂量为6毫克,口服剂量为50-100毫克;佐米曲普坦口服剂量为2.5-5毫克。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出现头晕、嗜睡、感觉异常等症状,且不能与麦角类药物联用。

-预防性治疗:适用于频繁发作(每月发作超过2次)、头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起始剂量一般为10毫克,每日3-4次,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20毫克/天。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哮喘、心动过缓患者禁用。

-抗癫痫药:丙戊酸、托吡酯等可用于预防血管神经性头痛。丙戊酸起始剂量通常为200-400毫克/天,分2-3次服用,可根据病情逐渐调整剂量;托吡酯起始剂量为25毫克/天,逐渐增加至100-200毫克/天,分1-2次服用。抗癫痫药物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体重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等,使用时需密切关注。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阿米替林起始剂量一般为25毫克/天,睡前服用,可逐渐增加剂量至75-150毫克/天;文拉法辛常用剂量为75-225毫克/天,分2-3次服用。这类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同时对头痛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可能出现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食用巧克力、奶酪等可能诱发头痛的食物。如果头痛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