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是一种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物理治疗方法。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基本原理
通过特定参数(如频率、波宽、强度等)的电流刺激,可引起神经纤维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进而传导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模拟正常的神经冲动,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治疗作用
1.增加肌肉力量:刺激可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预防和治疗因失用、伤病等导致的肌肉萎缩,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例如,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通过NMES刺激可防止腿部肌肉萎缩。
2.改善肌肉耐力:通过反复刺激肌肉,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和耐力,使其能够承受更长时间的运动。
3.促进神经再生:适当的电刺激能为神经再生创造有利的微环境,加速神经纤维的生长和修复,尤其适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
4.缓解肌肉痉挛:对痉挛肌肉进行刺激,可以调节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肌肉紧张度,从而缓解痉挛症状。
5.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协调性后,能更好地控制关节运动,纠正异常的运动模式,从而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6.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电刺激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像“泵”一样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加快组织修复。
治疗设备及参数设置
-设备: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由主机、电极片和导线等组成。电极片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以适应不同部位的治疗。
-参数:
-频率:一般在1~100Hz范围内,不同频率有不同治疗效果,如低频(1~10Hz)可用于缓解痉挛,较高频率(30~100Hz)常用于增强肌肉力量。
-波宽:通常在0.05~2ms之间,波宽越宽,刺激强度越大,对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越强。
-强度:以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但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渐调整。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后的偏瘫,脊髓损伤后的截瘫,周围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帮助恢复肌肉功能,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骨折后固定期间预防肌肉萎缩,促进骨折愈合;肩周炎、颈椎病等引起的肌肉疼痛和功能障碍,通过刺激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其他:如小儿脑瘫,改善患儿的肌肉功能和运动发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
治疗方法
-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肌肉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将其正确放置在皮肤上。一般阳极置于神经干表面,阴极置于肌肉运动点上;也可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对置法或并置法放置电极。
-治疗时间: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天1~2次,具体疗程根据病情和患者恢复情况而定,可能需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注意事项
-禁忌证:带有心脏起搏器者,恶性肿瘤、感染、皮肤破损、严重认知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等禁用。
-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感受,消除其紧张情绪;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瘢痕等,如有应避开。
-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询问其感受,及时调整参数;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治疗后:取下电极片,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过敏等现象,如有轻微发红一般可自行消退,严重时需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