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病变做什么检查.doc
文件大小:25.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37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病变做什么检查

神经病变的检查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具体如下: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触诊、肌力和肌张力检查、神经反射检查等,初步判断神经功能。

-视诊:观察肌肉有无萎缩,皮肤有无破损、溃疡,肢体有无畸形,有助于了解神经病变对肌肉和皮肤的影响。

-触诊:检查肌肉的质地,有无压痛,了解神经走行部位有无肿块、压痛等异常。

-肌力和肌张力检查:评估肌肉力量和紧张度,确定神经病变是否影响了肌肉的正常运动功能,如让患者进行握拳、伸指、抬腿等动作,感受肌肉力量。

-神经反射检查:如膝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神经病变。

影像学检查

可辅助医生了解神经周围结构及神经本身的形态、走行等情况。

-X线:主要用于排除可能导致神经病变的骨骼病变,如颈椎、腰椎的骨质增生、骨折等,这些骨骼问题可能压迫附近神经引起神经损伤。

-CT: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优于X线,能更清晰地显示神经周围的组织结构,对于发现神经周围的占位性病变、神经受压部位和程度有较大帮助。

-MRI:对神经系统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强,无需注射造影剂就能多平面成像,可清晰显示神经的形态、走行以及神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常用于诊断脑部、脊髓的神经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

用于评估神经传导速度、肌肉电活动等情况,判断神经功能状态,是诊断神经病变的重要方法。

-肌电图(EMG):将电极针插入肌肉,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情况。通过分析肌电图的波形、时限、波幅等参数,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状态,有助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并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分别刺激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在神经干的不同部位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计算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可判断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确定神经病变是髓鞘损害还是轴索损害,并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检测,为神经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血液检查

-血常规: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计数,判断有无感染、贫血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的因素。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水平及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控制情况,排查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肝肾功能:评估肝脏和肾脏功能,因为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影响神经功能。

-血脂:血脂异常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能影响神经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神经病变。

-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等。

-维生素B12、叶酸测定: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引起神经病变,检测其血液含量有助于明确病因。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测脑脊液的压力、细胞数、蛋白含量、糖和氯化物等指标。某些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等可出现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对神经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