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性皮炎中医疗法.doc
文件大小:25.79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33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性皮炎中医疗法

神经性皮炎在中医范畴中多与情志内伤、风邪侵袭等因素有关,以下为您介绍常见的中医疗法:

中药内服

中医会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常见证型及用药如下:

-肝郁化火证:表现为皮疹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等。治以清肝泻火,方药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等。

-风湿蕴肤证:可见皮肤肥厚粗糙,瘙痒剧烈,舌苔薄白或白腻。治疗以祛风利湿,清热止痒为主,可选用消风散加减,药物有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生地黄、胡麻仁、木通、生甘草等。

-血虚风燥证:皮肤干燥、肥厚、脱屑,瘙痒以夜间为重,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治法为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剂常用当归饮子加减,药物组成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

中药外用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止痒、祛风、清热等功效的中药,如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黄柏、百部等。将药物碾碎,装入布袋入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30分钟。趁热熏蒸皮损部位,待温度适宜后,用药液轻轻洗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药膏涂抹:依据病情及皮损特点选择不同药膏。对于急性期、有渗出倾向者,可选用祛湿止痒的药膏,如青黛膏;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者,可选用具有软坚散结、养血润肤作用的药膏,如冰黄肤乐软膏、蜈黛软膏等。

针灸治疗

-体针:根据辨证选取相应穴位。常选穴位包括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肝郁化火者,加行间、侠溪;风湿蕴肤者,加风池、肺俞;血虚风燥者,加膈俞、脾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

-梅花针: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皮损局部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每周2-3次。通过刺激皮肤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止痒、促进皮损修复的目的。

拔罐治疗

-留罐法:在背部膀胱经的肺俞、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上进行留罐。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在上述穴位处涂抹适量凡士林或其他润滑油,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

-走罐法:主要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部位进行。先在背部涂抹适量润滑油,选择较大号火罐,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在皮肤上,然后在皮肤上来回移动火罐,通过调整走罐的速度、频率、密度等刺激背部经络气血,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祛风止痒的作用。走罐至皮肤出现潮红或轻微痧点即可,每周1-2次。

推拿按摩

由专业医生进行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特定穴位和部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缓解神经性皮炎症状。按摩部位包括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及四肢的相关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肩井穴、内关穴、神门穴等。手法以揉法、按法、推法、拿法为主,每次按摩时间约30-40分钟,每周2-3次。

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强调个体化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搔抓、摩擦等不良刺激,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