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臂丛阻滞
神经刺激仪臂丛阻滞是一种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技术,通过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然后注射局部麻醉药来阻滞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以下从操作过程、优点、缺点、注意事项几方面详细介绍:
操作过程
1.患者准备:患者需仰卧位,头偏向对侧(以暴露穿刺部位)。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开放静脉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药物注射或液体补充。同时向患者充分解释操作过程,以取得患者配合,减少其紧张情绪。
2.确定穿刺点:常用的穿刺径路有肌间沟径路、锁骨上径路和腋径路。以肌间沟径路为例,先找到胸锁乳突肌锁骨头、颈外静脉和前斜角肌,在环状软骨水平,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即为穿刺点。
3.连接和设置神经刺激仪:将刺激电极连接到神经刺激仪,并将电极的负极通过导线与穿刺针相连,正极通过电极片连接到患者皮肤上(一般置于穿刺部位附近)。开启神经刺激仪,初始电流常设置为1.0-1.5mA,频率为1-5Hz。
4.穿刺与定位: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将穿刺针沿肌间沟向脊柱方向刺入。当穿刺针接近臂丛神经时,神经刺激仪会引起相应肌肉收缩,如上肢的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如肱二头肌收缩可见屈肘动作)。此时,逐渐降低刺激电流强度至0.2-0.5mA,若仍能保持肌肉收缩,表明穿刺针位置理想,已准确靠近臂丛神经。
5.注射局部麻醉药: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即可缓慢注射局部麻醉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因素综合决定。例如,0.5%-0.75%罗哌卡因20-30ml。
优点
-定位准确:与传统的盲探技术相比,神经刺激仪能够精准定位臂丛神经,提高了阻滞的成功率,减少了因穿刺位置不当导致的麻醉效果不佳情况。
-安全性较高:可以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减少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上肢手术,包括肩部、肘部、腕部及手部的手术。
缺点
-设备要求:需要神经刺激仪等专门设备,基层医院可能设备配备不足。
-操作要求高: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有一定要求,初学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患者需配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相对安静和配合,对于无法配合的患者(如儿童、精神异常者),可能增加操作难度。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穿刺部位存在感染、肿瘤、解剖结构异常,以及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该技术。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及麻醉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局麻药中毒、过敏反应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术后随访:术后需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麻醉效果、有无并发症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穿刺部位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