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椎骨狭窄压迫神经根.doc
文件大小:26.3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84千字
文档摘要

椎骨狭窄压迫神经根

椎骨狭窄压迫神经根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定义与病因

-定义:椎骨狭窄指的是脊柱的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各种原因发生空间变窄,导致其中走行的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病因:

-先天性因素:脊柱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椎管的容积自出生起就小于正常范围,如先天性椎弓根峡部裂等。

-退变性因素:年龄增长,脊柱的椎间盘、椎体、关节突等结构发生退变。比如椎间盘水分丢失、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周围的韧带增厚、钙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这些变化都可能使椎管空间变小,压迫神经根。

-外伤:脊柱受到严重的骨折、脱位等外伤,骨折块移位进入椎管,直接压迫神经根。另外,外伤后导致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后期在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瘢痕组织等也可能压迫神经根。

-其他因素:如椎体的肿瘤、结核等病变,侵袭椎体骨质,造成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进而压迫神经根;某些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脊柱骨质改变,也可能引发椎骨狭窄和神经根受压。

症状

-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与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一致。比如,腰椎椎骨狭窄压迫神经根时,疼痛可能会出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后侧等部位,可为刺痛、酸痛、放射痛等。在站立、行走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休息或改变体位后可缓解。

-麻木: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区域会出现麻木感,感觉减退,患者可能会感到肢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拿东西时可能因感觉不灵敏而掉落物品。

-肌肉无力:由于神经根长期受压,其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力量减弱。例如,颈椎椎骨狭窄压迫神经根,可导致上肢的某些肌肉力量下降,影响抬手、抓握等动作;腰椎的病变则可能使下肢肌肉力量减退,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情况。

-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椎骨狭窄患者。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会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不得不停下休息,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又可继续行走,但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再次出现。这是因为行走时,椎管内的静脉丛充血,进一步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

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肢体的感觉、肌力、反射等,判断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和程度。例如,直腿抬高试验对于诊断腰椎神经根受压有重要意义,若直腿抬高角度小于60°即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可能受到压迫。

-影像学检查:

-X线:可初步观察脊柱的形态、椎间隙的宽度、椎体的骨质情况等,帮助发现脊柱的畸形、骨质增生等问题,但对于神经根受压的直接显示效果不佳。

-CT:能够清晰地显示椎体、椎弓根、关节突等骨骼结构的细节,对于判断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以及椎管的形态和大小等有很大帮助,可以明确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和原因。

-MRI:是诊断椎骨狭窄压迫神经根的最佳方法,它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还能准确判断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部位以及脊髓是否存在损伤等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治疗

-保守治疗:

-休息:患病后应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弯腰等加重脊柱负担的动作,给脊柱和神经根提供充分的休息时间,缓解疼痛和受压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牵引、理疗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按摩能调整脊柱关节的位置,缓解肌肉紧张;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增加椎管容积,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也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有助于促进受压神经根的修复和功能恢复;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短期治疗,减轻神经根的水肿。

-手术治疗:

-减压手术:当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常需考虑手术治疗。减压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切除压迫神经根的骨质、增生的韧带等组织,扩大椎管和神经根管的空间,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融合手术:对于一些伴有脊柱不稳定的患者,在减压手术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进行脊柱融合手术,使用内固定器械将相邻的椎体固定在一起,并植入骨移植物,促进椎体间的融合,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