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科检查什么
小儿神经科的检查项目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孩子的症状表现,比如是否有头痛、头晕、抽搐、意识障碍、发育迟缓、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情况。同时要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诱发因素、缓解因素等。此外,还需了解孩子的出生史(如是否早产、难产、窒息等)、生长发育史、既往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等。
体格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检查孩子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皮肤有无异常色素沉着、毛发分布情况等。
2.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意识状态:观察孩子是否清醒,有无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头颅和脊柱:检查头颅大小、形状,有无畸形、颅骨软化等;脊柱有无畸形、包块、压痛等。
-脑神经检查:检查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评估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等功能;检查面部表情、听力、吞咽、发音等,了解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等功能。
-运动系统检查:检查肌肉的外观、有无萎缩;测试肢体的肌力(如让孩子对抗阻力做屈、伸等动作,判断不同肌肉群力量)、肌张力(通过触摸肌肉硬度及被动活动肢体感受阻力);检查共济运动(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评估协调性)。
-感觉系统检查:用棉花轻触孩子皮肤,检查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用音叉等检查深感觉(振动觉、位置觉)。
-反射检查:检查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深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以及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等)。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了解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凝血功能、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自身抗体检测、遗传代谢病筛查(如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谱分析等)等,有助于排查感染、代谢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遗传代谢病等。
2.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的压力、外观、细胞数、生化指标(蛋白、糖、氯化物)、病原学检查(细菌涂片、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对诊断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适用于囟门未闭合的婴幼儿,可初步观察颅内结构,如脑室大小、脑实质情况等,对脑积水、颅内出血等有一定诊断价值。
2.头颅CT:能清晰显示颅骨、脑实质、脑室系统等结构,对于急性脑出血、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诊断有较大帮助,但辐射剂量相对较高。
3.头颅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实质的病变,如脑梗死、脑炎、脑肿瘤、脱髓鞘疾病等,且无辐射,是神经系统疾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检查时间长,费用较高,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孩子不适用。
4.脊髓MRI:用于检查脊髓病变,如脊髓损伤、脊髓炎、脊髓肿瘤等。
电生理检查
1.脑电图(EEG):记录大脑皮质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对于癫痫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脑功能状态,如在脑炎、脑损伤时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改变。
2.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通过刺激相应感觉器官,记录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传导情况,可辅助诊断视觉、听觉及感觉通路的病变。
3.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主要用于评估肌肉和周围神经的功能。可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对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脊髓性肌萎缩症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
1.智能发育评估:对于存在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等情况的孩子,可采用适合年龄的智能发育量表(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等)评估其智力水平、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2.行为评估:对于有行为异常(如多动、抽动、情绪障碍等)的孩子,进行相关行为量表评估,辅助诊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