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婴儿臂丛神经后遗症.doc
文件大小:25.5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19千字
文档摘要

婴儿臂丛神经后遗症

婴儿臂丛神经损伤后遗症是指因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受到牵拉、压迫等原因导致损伤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持续存在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和异常表现。以下是详细介绍:

常见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

-肩部:患侧肩部活动受限,例如外展、上举困难。孩子可能无法将手臂正常抬高到与健侧相同的高度,在日常生活中,像伸手够东西、穿衣等涉及肩部上抬动作时会明显表现出困难。

-肘部: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屈曲或伸直力量减弱,导致手臂不能自如地弯曲或伸直,影响抓握和持物动作。

-腕部和手部:腕关节可能无法正常背伸,手指的抓握、伸展动作不协调,抓东西时力量不足,不能像正常婴儿那样灵活地拿捏物品。严重时,可能出现手部精细动作发育迟缓,如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件。

-肌肉萎缩:由于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肌肉失去了正常的神经营养和刺激,长时间会逐渐出现萎缩。一般在损伤后的数月内,可明显观察到患侧上肢相关肌肉(如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的体积小于健侧,肌肉外观变细,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质地较软。

-感觉异常:部分患儿患侧上肢可能存在感觉减退或异常。对冷热、疼痛等刺激的感知不如正常一侧敏感,可能出现对轻微触摸有过度反应或感觉迟钝的情况,导致孩子在接触物品时反应异常。

对生活和发育的影响

-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例如,由于手臂不能正常上举和伸展,穿衣时难以将胳膊顺利穿进袖子;吃饭时可能无法准确用手抓取餐具或拿取食物。

-心理发育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可能因肢体功能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内向等心理问题。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会因为自己不能像他人一样正常活动而感到孤立,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骨骼发育异常:长期的臂丛神经损伤后遗症可能导致患侧上肢骨骼发育缓慢,两侧肢体骨骼长度、粗细可能出现差异。例如,患侧上肢的肱骨、尺桡骨等可能比对侧短,影响整体肢体的对称性和协调性。

治疗手段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等。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热敷能缓解肌肉紧张;电刺激可刺激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肌肉收缩。

-运动疗法: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如指导孩子进行肩部外展、内收、上举,肘部屈伸,腕部和手指的伸展、抓握等训练动作,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神经损伤严重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神经探查修复术、神经移植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一般早期手术对神经功能恢复更有利。

-支具辅助:根据患儿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情况,定制合适的支具,如肩部外展支具、腕关节背伸支具等。支具可以帮助固定肢体在正确的位置,纠正畸形,辅助肢体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