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炎中医治疗
周围神经炎在中医里可归属于“痿证”“痹证”等范畴,中医通过多种疗法综合治疗,以达到扶正祛邪、调理脏腑、通络止痛等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辨证分型论治
-气血亏虚型:治以益气养血、濡养经络,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物组成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入黄芪、鸡血藤等增强益气补血、通络的作用。
-肝肾亏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虎潜丸加减。常用药有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干姜、虎骨(现多以狗骨等代替)等,可加用桑寄生、杜仲等加强补益肝肾之力。
-湿热浸淫型:治以清热利湿、通利筋脉,方用加味二妙散。药物包括黄柏、苍术、萆薢、防己、薏苡仁、蚕沙、木瓜、牛膝等。若热盛,可加用栀子、连翘等清热药。
-寒湿阻络型:治以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薏苡仁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需先煎)、麻黄、桂枝、当归、细辛、白芍等。
针灸治疗
-选穴原则:根据经络循行和辨证选穴,以阳明经穴位为主,结合局部与远端选穴。
-常用穴位:上肢可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可选取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根据病情可随症配穴,如疼痛明显者加阿是穴;麻木较重可加用血海、膈俞等穴位。
-手法操作:针刺手法根据虚实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手法。一般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20-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增强针感,每周治疗2-3次。
推拿按摩
-放松手法:先用揉法、滚法、按法等在病变部位及相关经络循行部位进行放松,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例如,对于上肢周围神经炎,可从肩部开始,沿上肢内侧和外侧的经络,如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用揉法和滚法缓慢操作,重点在肘部、腕部关节周围;下肢则从臀部开始,沿大腿、小腿的经络,如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进行操作。
-点穴手法:点按上述针灸治疗中的穴位,以得气为度,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运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关节活动:根据病情适当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改善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例如,对于手指关节,可进行屈伸、拔伸等活动;对于膝关节、踝关节,可进行屈伸和旋转活动,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推拿按摩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60分钟。
中药熏蒸
-药物选择:根据辨证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如乳香、没药、木瓜、防风、生草乌、生川乌、干姜、细辛、马钱子等。
-操作方法:将药物碾碎,装入布袋入入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放于颈部、肩部、上肢、腰部、下肢等部位热敷,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药凉后取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通过熏蒸的温热之力和药力的渗透,直达病所,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消肿化瘀的效果。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寒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