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朵听力下降
神经性听力下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听力障碍,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定义
神经性听力下降又称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部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的听力减退。简单说,就是声音从内耳向大脑传递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使得大脑接收声音信号不完整或不准确。
常见原因
-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是常见原因之一,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导致内耳发育异常,进而引起听力下降。母亲在孕期受到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能影响胎儿内耳的正常发育,导致孩子出生后出现神经性听力下降。
-后天性因素
-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导致听神经的营养供应不足,引起听力下降;耳部的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蔓延至内耳,损伤听神经;此外,梅尼埃病会导致内耳内淋巴积水,影响内耳正常功能,也可引发听力下降。
-药物:某些药物具有耳毒性,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肿瘤药物(顺铂等),使用不当或个体对这些药物敏感时,可能损害听神经,导致听力下降,且这种损害有时是不可逆的。
-噪声: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如工厂车间、建筑工地、酒吧等,或者突然遭受巨大的爆炸声冲击,可能会对内耳的毛细胞造成损伤,使听力逐渐下降。
-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听觉器官会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听神经功能也会逐渐衰退,这是老年人出现神经性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通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听力减退,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
症状
-听力减退:这是最主要的症状,程度因人而异,可以是轻度的听力下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也可能是重度甚至极重度的听力损失,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和生活质量。
-耳鸣:很多患者会伴有耳鸣症状,耳鸣的声音多种多样,如嗡嗡声、蝉鸣声、电流声等,可单侧或双侧出现,耳鸣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耳鸣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有的患者耳鸣严重,甚至会干扰睡眠和注意力。
-眩晕:部分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这可能与内耳病变影响了人体的平衡功能有关,常见于梅尼埃病等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
诊断
-听力检查:纯音听力测试是诊断神经性听力下降的重要方法,通过让患者聆听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纯音,确定其听阈,从而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言语听力测试则能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言语的理解和分辨能力,有助于全面了解听力状况。
-耳科检查:借助耳镜检查可以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情况,排除外耳和中耳的器质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如耳部CT或MRI,能够帮助医生查看内耳、听神经及颅脑内的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畸形等病变。
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的神经性听力下降,在明确病因后,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药物治疗。例如,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促进听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佩戴助听器: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残余听力有一定补偿价值的患者,佩戴助听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助听器可以将外界声音放大,使患者能够听到更清晰的声音,提高言语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
-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极重度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助听器无法有效改善听力时,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人工耳蜗通过手术植入体内,能够绕过受损的内耳,将声音信号直接转换为电信号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新获得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