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听力障碍,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定义与分级标准
在听力分级中,以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这四个频率的平均听阈为依据,当平均听阈大于90dBHL(听力级)时,就被诊断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这意味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绝大多数声音,包括较大的环境声和近距离的言语声,都难以感知或几乎听不到。
常见原因
-先天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如某些基因缺陷或染色体异常可导致内耳发育畸形,进而引发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孕期母亲感染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接触有害物质(如药物、化学毒物)、早产、低体重出生等也可能影响胎儿内耳的正常发育。
-后天性因素:如严重的头部外伤可能损伤内耳或听神经;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如工厂高强度噪音、爆炸声等,可导致内耳毛细胞受损;某些疾病如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反复发作、听神经瘤等,也会逐渐损害听力,导致极重度聋;此外,使用了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可能对内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症状表现
不仅表现为听力严重下降甚至接近失聪,还可能伴有耳鸣,即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或头部出现持续或间歇性的嗡嗡声、鸣声等异常声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平衡障碍,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的稳定性。
对生活的影响
严重影响患者的沟通交流,导致其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言语互动,进而可能产生社交隔离、心理障碍,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在学习方面,无法正常接收声音信息,对知识的获取和学业发展极为不利;在工作上,多数依赖听力的工作岗位都无法胜任,限制了职业选择。
治疗与干预
-佩戴助听器:部分患者通过佩戴大功率助听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声音,使他们能感知到部分声音信号,经过训练后有助于提高言语理解能力,但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来说,助听器的效果可能有限。
-人工耳蜗植入:这是目前针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治疗方法。人工耳蜗绕过受损的内耳毛细胞,直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刺激听神经,从而使患者恢复部分听力。术后配合专业的康复训练,许多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言语理解和交流能力。
-听觉和言语康复训练:无论采用何种干预方式,康复训练都至关重要。通过专业的听觉训练,帮助患者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辨别和理解能力;言语康复训练则着重于发音、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的培养,以提升患者的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