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性耳聋鉴别诊断.doc
文件大小:25.8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72千字
文档摘要

神经性耳聋鉴别诊断

神经性耳聋主要需与以下几种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传导性耳聋

1.病因及病理机制

-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或中耳的传音结构,如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发生病变,使声音传入内耳受到阻碍而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外耳道堵塞(如耵聍栓塞、异物等)、中耳炎症(如中耳炎、中耳积液等)、外伤(如鼓膜穿孔)等。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病变导致的听力减退,如毛细胞损伤、听神经病变或中枢听觉处理系统障碍等。

2.临床表现

-传导性耳聋:患者往往对近距离、较大声音有一定感知,在嘈杂环境中言语分辨能力相对较好,一般不伴有耳鸣或眩晕等症状(除非合并内耳病变)。例如,耵聍栓塞导致的传导性耳聋,患者常感觉耳闷堵,听力下降程度与耵聍堵塞程度相关,去除耵聍后听力可明显改善。

-神经性耳聋:听力减退多为渐进性或突发性,可伴有耳鸣(多为高调耳鸣,如蝉鸣声)、眩晕等症状。不同频率听力下降程度不一,严重影响言语分辨能力,即使在安静环境下也可能出现言语理解困难。

3.听力学检查特点

-纯音听力测试:传导性耳聋气导听阈提高,骨导听阈正常,气骨导之间存在差距(一般大于10dB),且多为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神经性耳聋气导和骨导听阈均提高,气骨导间距通常在正常范围,可呈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或平坦型等多种听力曲线类型。

-声导抗测试:传导性耳聋鼓室导抗图可出现异常,如B型(常见于中耳积液)、C型(提示中耳负压)等;神经性耳聋鼓室导抗图多正常,但镫骨肌声反射可消失或阈值异常增高。

混合性耳聋

1.病因及病理机制

-混合性耳聋:兼具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病因,即外耳、中耳病变和内耳、听神经病变同时存在。例如,长期慢性中耳炎患者,炎症不仅破坏了中耳结构,还可能累及内耳,从而导致混合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主要是内耳及听神经以上部位的病变引起,无外耳和中耳的原发性病变因素。

2.临床表现

-混合性耳聋:听力下降程度与传导性和神经性病变程度相关,患者既有传导性耳聋耳闷堵、对近距离大声有一定感知的特点,又有神经性耳聋耳鸣、言语分辨能力差等表现。

-神经性耳聋:主要以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等典型症状为主,无因外耳或中耳病变导致的相关症状如耳闷、耳痛等(除非合并其他疾病)。

3.听力学检查特点

-混合性耳聋:纯音听力测试显示气导和骨导听阈均提高,气骨导有间距。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异常,同时可伴有镫骨肌声反射异常或消失。

-神经性耳聋:纯音听力测试气骨导同时下降但气骨导间距正常,声导抗鼓室导抗图多正常,镫骨肌声反射异常主要与听神经病变相关。

功能性聋(癔症性聋)

1.病因及病理机制

-功能性聋:又称精神性聋,通常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如突然遭受重大精神刺激、长期心理压力等,导致听觉系统无器质性病变,但出现听力减退症状。

-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所导致。

2.临床表现

-功能性聋:患者听力减退程度可突然发生且表现奇特,如在特定场合或与特定人交流时听力障碍明显,而在其他时候可能正常,常伴有明显的情绪或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易激惹等,且暗示治疗可能有效。例如,有的患者在与家人争吵后突然出现听力下降,但在转移注意力或医生给予暗示治疗后听力有改善迹象。

-神经性耳聋:听力下降多有明确的病因或渐进性发展过程,与精神心理因素无直接关联,且不会因暗示等精神因素而有明显的听力波动。

3.听力学检查特点

-功能性聋:纯音听力测试结果常常不固定,不同时间或测试条件下结果差异较大,言语测听中言语接受阈和言语识别率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正常规律。特殊检查如听觉诱发电位(ABR)等往往显示听觉通路生理功能正常。

-神经性耳聋:纯音听力测试结果相对稳定,与患者实际听力减退情况相符,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可发现异常,如ABR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等,与内耳或听神经病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