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医学西医学病理学练习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良性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区别是下列哪一项?()
A、有无绒毛
B、滋养层细胞增生
C、发病部位
D、对子宫肌层的侵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良性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的区别主要是水泡状绒毛对子宫肌层的侵入,前者不侵入肌层,后者侵入子宫肌层。
2.肿瘤良、恶性的判定主要依据是()。
A、生长速度
B、核分裂象
C、肿瘤的异型性
D、生长方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病理上称为异型性。一般来说,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就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3.纤维素样坏死不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风湿病
B、结节性多动脉炎
C、急进型高血压
D、糖尿病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BC三项,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风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急进性肾炎和急进型高血压等。D项,糖尿病发生的是干性坏疽。
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增生的细胞主要是()。
A、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
B、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病变由免疫复合物引起。临床简称急性肾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5.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状坏死最常见的类型是()。
A、干酪样坏死
B、纤维素样坏死
C、凝固性坏死
D、溶解性坏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有多种类型的坏死,但常见的坏死类型有两种,即嗜酸性坏死和溶解性坏死。病毒性肝炎时,最常见的是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最后溶解性坏死。根据范围不同,可将溶解性坏死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及大片坏死等。
6.肉芽组织是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
A、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B、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C、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D、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肉芽组织属于机体对损伤的修复,由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组戒。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主要由中性粒细胞来源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7.肉瘤的肉眼特点是()。
A、淡黄色、分叶状、质软、包膜完整
B、灰白色、质硬、边界不清
C、粉红色、质软、鱼肉状
D、灰白色、质韧、结节状、边界清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发病率较低,有些类型主要发生在年轻人或儿童;有些主要见于中老年人。质软、色灰红、鱼肉状。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多经血道转移。
8.下述哪种细胞属于永久细胞?()
A、造血细胞
B、上皮细胞
C、肝细胞
D、心肌细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神经细胞、横纹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AB两项,造血细胞、上皮细胞属于不稳定细胞;C项,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属于稳定细胞。
9.下列哪一项不是葡萄胎镜下特点?()
A、绒毛间质血管充血
B、绒毛膜的滋养叶上皮细胞增生
C、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D、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葡萄胎的镜下特点: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异型性很小,水泡状绒毛不侵入肌层。有绒毛,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血管少量或消失。
10.下列关于骨关节结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由血源播散引起
B、骨结核多继发于关节结核
C、脊椎结核多见于T10~L2
D、最常见的骨结核是脊椎结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ACD三项,骨关节结核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多由血道播散引起,骨结核中以脊椎结核最多见,多发生于活动度大的T10~L2。B项,关节结核多继发于骨结核,以髋、膝、踝、肘等关节结核多见。病变通常开始于骨骺或干骺端,发生干酪样坏死。
11.霍奇金淋巴瘤中陷窝细胞多出现在()。
A、结节硬化型
B、混合细胞型
C、富于淋巴细胞型
D、淋巴细胞减少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陷窝细胞:瘤细胞体积大,核多叶有皱褶,核膜薄,染色质稀疏,有一个或多个较小的嗜碱性核仁;用甲醛固定的组织,细胞质收缩至核膜附近,与周围细胞之间形成透明的空隙,好似细胞位于陷窝内。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分4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富于淋巴细胞型和淋巴细胞减少型。A项,结节硬化型的肿瘤细胞多为陷窝细胞。B项,混合细胞型以诊断性R-S细胞(镜影细胞)最常见。C项,富于淋巴细胞型常见单核或诊断性R-S细胞。D项,淋巴细胞减少型有极少量淋巴细胞和大量R-S细胞。
12.不符合慢性肾盂肾炎肉眼变化的是()。
A、肾脏体积缩小
B、质地变硬
C、表面凹凸不平
D、肾上极可见界限不清的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