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冻结肩疾病病理、易患人群及治疗预防
你是否经常感觉肩膀疼痛难忍,连梳头、穿衣都变得困难?这可能是患上了冻结肩。今天就来为大家揭开这种常见肩部疾病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冻结肩?
冻结肩,医学上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肩关节囊发生慢性炎症及粘连,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关节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减少。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柔软且富有弹性,能保证肩膀灵活活动。但患上冻结肩后,关节囊会发炎、增厚、粘连,导致肩关节逐渐僵硬,活动越来越困难,就像被“冻结”住一样。
哪些人容易得冻结肩?
年龄因素:冻结肩好发于40-60岁人群,这个阶段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肩部组织容易发生退变,关节囊和韧带等结构弹性减弱,更容易引发粘连和炎症。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是冻结肩的高危人群,其发病率比普通人高3-5倍,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长期伏案工作、肩部过度劳累和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教师、司机、程序员等,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更容易出现慢性劳损;有肩部外伤或术后长期固定的人,长期肩部受凉、缺乏运动的人群,肩部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力量下降,也会更容易患上冻结肩。
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肩部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肌肉和肩部结构差异有关。
疼痛:初期表现为轻微酸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加剧,甚至会痛醒。
活动受限:肩膀各个方向的活动都受影响,尤其是外旋(手背向后摸背)、外展(手臂侧抬)和上举动作困难,严重时连简单的梳头、穿衣都无法完成。
僵硬感:肩关节像“生锈的机器”,转动时感觉明显僵硬、不灵活。
得了冻结肩怎么办?
及时就医: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明确诊断,并排除肩袖损伤、颈椎病等其他疾病。
阶梯治疗:
保守治疗:初期可采用热敷、理疗、按摩等方法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缓解疼痛;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减轻炎症。
手术干预: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时,可考虑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通过关节镜手术,直接观察并松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
康复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通过“爬墙运动”“摸耳训练”等,逐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
爬墙运动:站在距墙面20厘米处,面对墙壁,双脚与肩同宽,用患侧手扶住墙,五指由低处向高处爬行,直至爬到最高点为止,在此处坚持10~15秒,让自己适应一会儿。有可能的话,手指再往上爬一点,坚持10~15秒。做下记号,然后放下手;手臂下落时不要甩臂迅速落下,应慢慢将其移动至体侧。可反复做3次,再次爬墙时,尽量达到并超过此记号,每天做20~30遍。
摸耳训练:站姿、坐姿训练均可,双脚踩实地面,保持上身直立。用患侧手摸同侧的耳朵,如果肩部没有疼痛感,可继续摸头顶。如果感觉疼痛,可停留10~15秒后将手缓慢移动至头顶,最后将手移动至对侧耳朵、对侧肩膀处。如果疼痛感难以忍受,也可以将手停留在自己能力范围的最远处,每日练习3次。
如何预防冻结肩?
避免肩部劳损:长时间伏案工作时,定时活动肩膀;搬运重物注意姿势,避免肩部过度负重,进行体育活动前,充分做好热身准备,运动中注意保护肩部,避免外伤。
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测;患有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冻结肩的发病风险。
坚持肩部锻炼:日常可做肩部拉伸、旋转等简单运动,增强肩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注意肩部保暖:寒冷季节要注意肩部保暖,可佩戴未见或穿有护肩的衣服。在夏季空调房里,避免肩部直接吹冷风,防止肩部肌肉因受凉而导致紧张和痉挛等。
冻结肩虽然会带来不少困扰,但经过规范治疗和科学康复,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正常。如果发现肩膀出现疼痛僵硬,别硬扛!及时治疗、积极锻炼,让“冻结”的肩膀重新“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