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坐骨神经痛艾灸穴位.doc
文件大小:24.84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坐骨神经痛艾灸穴位

坐骨神经痛常艾灸以下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相关穴位

-环跳穴:位于臀部,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艾灸此穴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改善坐骨神经痛导致的臀部及下肢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膀胱经循行经过下肢后侧,委中穴为膀胱经合穴,“合治内腑”,艾灸委中穴可清利下焦、通络止痛,有效缓解坐骨神经痛引发的下肢后侧疼痛、麻木等症状。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承山穴同样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此穴可振奋膀胱经经气,起到舒筋活络、缓急止痛的作用,对坐骨神经痛引起的小腿疼痛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足少阳胆经相关穴位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又是八会穴中的筋会,艾灸此穴能疏肝利胆、舒筋活络,可缓解坐骨神经痛引起的下肢外侧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

-悬钟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该穴为八会穴中的髓会,有补髓益精、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于坐骨神经痛导致的下肢痿软无力、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腰部穴位

-肾俞穴: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此穴可补肾益气、强腰壮骨,对于因肝肾不足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大肠俞: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艾灸大肠俞可促进腰部气血运行,缓解腰部疼痛,并通过经络传导,减轻因腰椎病变等引发的坐骨神经痛症状。

艾灸时,温和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周可进行2-3次。不过,艾灸对于坐骨神经痛仅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若症状严重,务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