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回路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基本结构组成
02
工作原理与模式
03
核心部件详解
04
临床操作要点
05
清洁与维护规范
06
故障应对方案
01
基本结构组成
机头模块功能解析
呼吸机动力系统
气体混合室
氧浓度调节系统
湿化器
为整个呼吸机提供动力,通常包括电机、涡轮等部件,能够产生一定的气流。
用于调节吸入氧气的浓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通常包括氧浓度传感器和氧浓度控制器。
将氧气和空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保证患者吸入的气体氧浓度符合设定值。
用于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湿,以减少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干燥和刺激。
回路管道分类标准
呼吸机通过一根管道向患者输送气体,适用于无创通气,结构简单,易于清洁。
单管回路
双管回路
密闭式回路
呼吸机通过两根管道向患者输送气体,一根为吸气管道,一根为呼气管道,适用于有创通气,能够更准确地控制通气压力和流量。
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管道完全密闭,避免了漏气问题,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通气的情况,如麻醉呼吸机。
鼻罩接口
适用于无创通气,佩戴方便,患者容易接受,但密封性相对较差。
接口装置适配类型
面罩接口
适用于有创通气,密封性好,能够确保通气效果和氧浓度的稳定,但佩戴不够舒适。
气管插管接口
直接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气道,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情况,如昏迷、呼吸衰竭等患者,但操作较为复杂,且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
02
工作原理与模式
双水平压力支持机制
01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通过设定两个不同水平的压力,即吸气压(IPAP)和呼气压(EPAP),在患者呼吸周期内交替进行,从而提高通气效率。
02
压力支持通气(PSV)
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压力支持,使气道保持开放状态,减少呼吸做功,提高通气效率。
气体循环路径分析
吸气阶段
漏气补偿
呼气阶段
气体通过呼吸机管路进入患者气道,为患者进行通气,同时部分气体通过呼气阀排出。
患者呼气时,呼出气体通过呼气阀排出,同时呼吸机管路中的新鲜气体通过吸气阀进入管路,为下一次吸气做准备。
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由于管路和面罩等部件的漏气,会导致实际进入患者肺部的气体量减少,此时呼吸机通过漏气补偿功能,自动增加通气量,以保证患者通气需求。
同步触发逻辑优化
当呼吸机检测到患者吸气动作时,立即启动吸气相,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
吸气触发
呼气触发
同步性优化
当呼吸机检测到患者呼气动作时,立即启动呼气相,使呼出气体顺利排出,同时避免过度通气。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等参数,自动调整呼吸机的工作频率和输出压力,以实现与患者的最佳同步。
03
核心部件详解
湿化器连接规范
通过加热和湿化吸入气体,维持患者呼吸道湿度,减少气道阻力和分泌物的黏稠度。
湿化器的作用
通常采用管路连接,确保湿化器与呼吸机管路连接紧密,避免漏气。
连接方式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呼吸机的型号选择适当的湿化器,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湿化。
湿化器的选择
细菌过滤器配置要求
细菌过滤器的作用
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防止交叉感染。
01
过滤器的选择
选择过滤效率高、阻力小、更换方便的细菌过滤器。
02
过滤器的安装位置
通常安装在呼吸机进气口或患者呼吸回路中,确保过滤效果。
03
压力释放阀设计特性
压力释放阀的调整
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呼吸机的性能进行调整,确保压力释放阀的设定值合理。
03
包括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简单可靠,电子式精确可控。
02
压力释放阀的类型
压力释放阀的作用
在呼吸机送气压力过高时,自动打开阀门,释放多余气体,保护患者安全。
01
04
临床操作要点
适应症选择依据
急性呼吸衰竭
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如ARDS、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等。
02
04
03
01
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
如严重的脑部疾病或药物中毒导致的呼吸中枢抑制。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呼吸肌疲劳
如神经肌肉疾病或长期咳嗽导致的呼吸肌疲劳。
禁忌症识别流程
心跳呼吸停止或即将停止
01
应立即进行有创通气,避免延误救治时机。
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无法自主清除
02
容易堵塞气道,造成窒息风险。
极度躁动不安或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严重对抗
03
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严重的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04
无创通气难以迅速改善通气和氧合。
通气参数配置策略
吸气压力(IPAP)
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和舒适度进行调节,一般从较低压力开始,逐渐增加压力,以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患者不适或气压伤。
01
呼气压力(EPAP)
一般设为吸气压力的40%-60%,以保持气道一定的正压,防止肺泡萎陷。
02
吸呼比(I
E):通常设置为1:2至1:3,以延长呼气时间,降低气道压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