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试题
一、选择题
1.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部位是()[单选题]*
A.胸骨中下1/3交界处
B.胸骨上段
C.胸骨中段
D.剑突下
E.心前区
答案:A。原因:胸骨中下1/3交界处是胸外按压的标准部位,这个部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按压对心脏的泵血作用,减少按压对肋骨等其他组织的损伤。
2.心肺复苏时,成人胸外按压的深度为()[单选题]*
A.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B.至少3cm但不超过5cm
C.至少2cm但不超过3cm
D.至少1cm但不超过2cm
E.至少6cm但不超过7cm
答案:A。原因:按照心肺复苏指南,成人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这样的深度有助于有效恢复血液循环。
3.心肺复苏时,按压频率为()[单选题]*
A.80-100次/分钟
B.100-120次/分钟
C.120-140次/分钟
D.60-80次/分钟
E.140-160次/分钟
答案:B。原因:100-120次/分钟的按压频率能在保证心脏有效泵血的同时,避免因按压过快或过慢而影响复苏效果。
4.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开放气道的方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仰头抬颏法
B.托颌法
C.双手按压头部法
D.仰头抬颈法
E.以上方法均正确
答案:C。原因:双手按压头部法可能会导致气道受压,不利于开放气道,而仰头抬颏法、托颌法是常用的有效开放气道的方法,仰头抬颈法现在较少使用但也不是错误方法。
5.心肺复苏中,进行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的时间大约是()[单选题]*
A.1秒
B.2秒
C.3秒
D.4秒
E.5秒
答案:A。原因: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能保证足够的气体量进入肺部,同时避免过长时间吹气导致气体反流等问题。
6.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的比例对于成人是()[单选题]*
A.30:2
B.15:2
C.20:2
D.25:2
E.35:2
答案:A。原因: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在成人心肺复苏中被证明能较好地协调胸外按压恢复循环和人工呼吸提供氧气的作用。
7.以下哪种情况不是心肺复苏的适应证()[单选题]*
A.心脏骤停
B.呼吸骤停
C.心室颤动
D.患者意识清醒但呼吸困难
E.无脉性电活动
答案:D。原因: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脏骤停、呼吸骤停、心室颤动、无脉性电活动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患者意识清醒但呼吸困难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8.心肺复苏过程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不包括()[多选题]*
A.瞳孔由大变小
B.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C.颈动脉搏动恢复
D.患者出现自主呼吸
E.患者肢体可以活动
答案:E。原因:瞳孔由大变小、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颈动脉搏动恢复、患者出现自主呼吸都是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而患者肢体可以活动可能是其他情况,不是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主要指标。
9.对于儿童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单选题]*
A.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3,约5cm
B.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4,约4cm
C.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5,约3cm
D.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6,约2cm
E.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2,约6cm
答案:A。原因:对于儿童,胸外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5cm,这样能在儿童身体结构特点下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
10.在心肺复苏时,以下关于除颤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除颤应尽早进行
B.除颤一次不成功就不需要再进行
C.除颤能量越大越好
D.除颤前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E.除颤只能使用单向波除颤仪
答案:A。原因:除颤应尽早进行,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而除颤一次不成功可能需要继续进行,除颤能量需根据除颤仪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能量并非越大越好,除颤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先进行短暂心肺复苏,除颤可以使用单向波或双向波除颤仪。
11.心肺复苏操作中断时间不应超过()[单选题]*
A.10秒
B.15秒
C.20秒
D.25秒
E.30秒
答案:A。原因:心肺复苏操作中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过长时间的中断会影响复苏效果,降低患者的生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