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超极化129Xe肺部功能MRI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共识.pdf
文件大小:905.1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85万字
文档摘要

超极化129Xe肺部功能MRI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共识

【摘要】我国肺部疾病形势严峻,早期精准诊疗需求迫切。超极化129XeMRI

作为新兴技术,被广泛用于肺通气、弥散(气血交换)和肺泡微结构的无创定量

评估。目前该技术已逐步在中国、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批准用于临床。为保障其

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与多中心可比性,本共识依据国内外机构数据与经验,规范了

超极化129Xe肺部功能MRI的全流程操作,并涵盖硬件配置、序列参数、数据处

理等,旨在推动该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安全、有效开展。

【关键词】肺部疾病;超极化129Xe;磁共振成像;肺部功能成像;

气体交换功能

肺部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给我国的人口健康与经济带来了巨大负

担。常见的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s,COPD)、间质性肺疾病、肺癌等。COPD是我国第三大慢性病[1],

患者数量近1亿,整体患病率高达8.6%,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35%[2]。我

国2000至2012年间,间质性肺疾病入院患者数成倍增加,其中特发性间质性肺

炎和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比例超过50%[3-4]。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一的癌症,2020年有220万新发病例和180万死亡病例[5]。综上所述,我

国肺部疾病形势十分严峻,早期诊疗尤为重要。

临床肺部疾病检查方法主要有肺功能检查(pulmonaryfunctiontest,PF

T)、胸片和CT。其中,PFT只能提供肺功能的整体评估。胸片和CT虽然能够对

肺部结构进行成像,但是无法直接测量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近30年,超极化

129XeMRI技术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该技术相较于现有临床技术,能够对肺部

通气、肺泡尺寸和气体交换功能进行可视化定量评价[6-8],让临床医师直观

地观察到患者肺部的结构与功能变化[9]。前期研究中,超极化129XeMRI技术

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已在儿童和成年人中得到了充分验证[10-12]。该技术已在

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家机构中用于COPD、哮喘、纤维化等肺部疾病

的研究[13],并于2020年在中国率先获批进入临床。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

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于2010年自主研制了129Xe超极化装置和多核MRI设备,

并成功实现了人体肺部129XeMRI。该单位研制的129Xe超极化装置于2020年获

批世界首个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用氙气体发生器);研制的肺部多核MRI

系统于2023年获批国家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并于2024年进入国家医保局《放射

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14-16]。在国际上,超极化1

29Xe气体于2022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比国内晚2年

多。

超极化129XeMRI是一种无创、无电离辐射的成像技术,对局部肺功能异常

高度敏感,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非常适用于肺部疾病的精准评估以及临床治

疗试验的疗效监测。然而,作为新兴技术,其在国内临床实践经验较少,因此需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技术的准

确性和安全性,并提高医师和技师对于肺部气体MRI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本共识

依据国内外从事肺部超极化129XeMRI研究机构的主要数据和经验,详细介绍了

肺部气体MRI技术的具体流程,旨在为肺部气体MRI临床应用制定标准可循的规

范化操作,使肺部疾病患者的肺部气体功能MRI检查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安全、有

效地开展。

一、开展肺部气体MRI的基本要求

(一)超极化129XeMRI基本原理及安全性

超极化129XeMRI通过激光光泵技术将惰性气体129Xe的MRI信号增强数万

倍,使得肺部气体MRI成为可能,129Xe进入肺泡后,可自由扩散至血液及组织,

直接反映肺泡气体交换效率和微结构。129Xe无毒、无放射性、安全性较高,常

规吸入剂量下无代谢毒性,可通过呼气快速排出,且无需肾脏代谢、无肾源性纤

维化风险,且在无创评估肺部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0-12]。

(二)设备基本要求

1.医用氙气体发生器:129Xe(氙)原子核的MRI信号增强≥50000倍。医

用氙气体发生器的最小安装与操作面积为15m2,一般为部署在扫描间相邻的单

独房间,配备输入功率不小于3kVA供电设备。房间温度需保持在18~22℃,相

对湿度保持在40%~60%。

2.MRI设备的基本要求:无特定场强要求。当前临床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