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临床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探头的工作频率范围通常是()
A.2-5MHz
B.5-10MHz
C.10-20MHz
D.20-30MHz
答案:C
解析:ICE探头工作频率一般在10-20MHz,较高的频率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和血管等细微情况。A选项2-5MHz频率较低,常用于经胸超声心动图等;B选项5-10MHz频率也相对较低;D选项20-30MHz频率过高,在目前ICE技术中不是常用范围。
2.下列关于ICE成像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于超声波的反射原理
B.探头发出超声波,接收反射波形成图像
C.主要利用超声波的折射特性
D.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特性不同
答案:C
解析:ICE成像主要基于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探头发出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界面时,部分超声波会发生反射,探头接收反射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不同组织由于密度、结构等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特性也不同,从而在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回声特征。而折射特性不是ICE成像的主要原理,所以C选项错误。
3.在ICE检查中,观察房间隔最清晰的切面是()
A.四腔心切面
B.大动脉短轴切面
C.房间隔垂直切面
D.心尖两腔心切面
答案:C
解析:房间隔垂直切面可以直接、清晰地显示房间隔的形态、结构及有无缺损等情况。四腔心切面主要用于观察心脏四个腔室的整体形态和大小等;大动脉短轴切面主要观察大动脉的结构和关系;心尖两腔心切面主要显示左心房和左心室。所以观察房间隔最清晰的是房间隔垂直切面,答案选C。
4.ICE可用于指导以下哪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室性心动过速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ICE在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ICE可以清晰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如房室结、旁道等位置,有助于准确引导射频消融导管到达靶点。对于心房颤动,ICE可用于观察左心房的结构、肺静脉开口等,指导肺静脉隔离等消融策略。对于室性心动过速,ICE能帮助识别室壁的异常结构和电位区域,辅助导管定位进行消融。所以以上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都可以用ICE进行指导,答案选D。
5.ICE检查时,为减少伪像干扰,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
B.降低增益
C.增加探头频率
D.避免探头与周围组织接触不良
答案:C
解析: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可以改变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向,减少因反射和折射导致的伪像;降低增益可以减少图像的噪声和过强的回声,使图像更清晰;避免探头与周围组织接触不良能保证超声波的正常传播和接收,减少伪像。而增加探头频率虽然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但过高的频率会导致超声波的穿透深度减小,同时也可能增加伪像的产生,所以C选项不属于减少伪像干扰的措施。
6.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进行ICE检查()
A.心房黏液瘤患者
B.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C.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D.心律失常待明确诊断患者
答案:B
解析: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ICE检查时,由于穿刺等操作可能导致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且不易止血,所以不适合进行该项检查。心房黏液瘤患者可以通过ICE清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利用ICE明确心脏结构的异常;心律失常待明确诊断患者也可借助ICE观察心脏的电生理相关结构,辅助诊断。所以答案选B。
7.在ICE图像中,心肌组织表现为()
A.无回声区
B.低回声区
C.等回声区
D.高回声区
答案:B
解析:在ICE图像中,心肌组织通常表现为低回声区。无回声区常见于液性区域,如心腔内的血液;等回声区不是心肌组织典型的回声表现;高回声区一般见于钙化、纤维化等组织。所以答案选B。
8.ICE引导下房间隔穿刺时,穿刺点的选择主要依据()
A.卵圆窝的位置
B.左心房的大小
C.右心房的压力
D.房间隔的厚度
答案:A
解析:卵圆窝是房间隔上相对薄弱的区域,ICE引导下房间隔穿刺时,穿刺点通常选择在卵圆窝处,这样可以降低穿刺的难度和风险,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左心房大小、右心房压力和房间隔厚度虽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穿刺,但不是穿刺点选择的主要依据。所以答案选A。
9.ICE检查对于诊断心脏瓣膜疾病的优势不包括()
A.能清晰显示瓣膜的形态和结构
B.可实时观察瓣膜的运动情况
C.能准确测量瓣膜口的面积
D.可完全替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