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12月动物生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8.12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35万字
文档摘要

2024年12月动物生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1.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机制是激活

A、蛋白激酶

B、磷酸化酶

C、磷酸二酯酶

D、腺苷酸环化酶

E、鸟苷酸环化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cAMP作为第二信使,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蛋白激酶A(PKA),PKA可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磷酸化酶的激活通常与糖原代谢等过程相关,但不是cAMP直接作用机制;磷酸二酯酶可降解cAMP;腺苷酸环化酶是催化生成cAMP的;鸟苷酸环化酶催化生成cGMP。

2.生理性止血后期血凝块回缩是因为

A、白细胞变形运动

B、纤维蛋白收缩

C、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D、红细胞叠连

E、血小板聚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后期,血凝块中的血小板会发生收缩,这是由于血小板内存在收缩蛋白,如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它们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收缩,从而使血凝块回缩,挤出其中的血清,使血凝块更加坚实,有利于止血和组织修复。而纤维蛋白收缩、红细胞叠连、白细胞变形运动等都与血凝块回缩无关,血小板聚集主要是在止血初期参与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并非后期血凝块回缩的原因。

3.哺乳动物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

A、锰

B、铁

C、铜

D、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哺乳动物血红蛋白包含的金属元素是铁。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它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血红素中含有铁元素,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4.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

A、雌三醇

B、孕酮

C、雌酮

D、己烯雌酚

E、雌二醇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其活性最强,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产物,活性较弱,孕酮是孕激素,雌酮活性也低于雌二醇,己烯雌酚是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

5.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房压力

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D、大动脉血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心肌开始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即大动脉血压。心房压力主要影响静脉回流等,不是心室肌后负荷;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是心室肌收缩过程中的内部压力变化,并非后负荷。所以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大动脉血压,答案选D。

6.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

A、血液中的[H+]

B、脑脊液中的[H+]

C、血液中的[CO2]

D、脑脊液中的[CO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枢化学感受器对脑脊液中的H?变化敏感,而不是血液中的H?。血液中的CO?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解离出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所以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脑脊液中的[H?]。

7.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钙离子和横桥结合)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是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

C、Ca2+与横桥结合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C错误,引起骨骼肌收缩时,是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触发肌丝滑行,而不是Ca2?与横桥结合。选项A,Ca2?确实是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选项B,骨骼肌收缩的本质是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选项D,横桥可与肌纤蛋白(即肌动蛋白)结合,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发挥作用。

8.肾在排H+时最主要的促进因素是H+

A、与Cl-结合

B、与HPO42-结合

C、与NH3结合

D、与HCO3-结合

E、与HO-结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肾在排H?时最主要的促进因素是H?与NH?结合。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分解为NH?和谷氨酸,NH?具有脂溶性,能通过细胞膜向小管液中扩散,与分泌的H?结合形成NH??,随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H?的分泌,还能促进HCO??的重吸收,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9.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毛细血管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小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出现少尿。而选项A肾小管毛细血管压增高会使有效滤过压升高,促进滤过,尿量应增多;选项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主要在机体缺水等情况下调节水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但不是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选项D醛固酮分泌增多主要调节钠钾平衡,对剧烈运动时少尿影响较小。

10.感染引起发热的机制是

A、寒颤产热增加

B、非寒颤产热增加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

D、中枢热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加

E、外周热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感染时,病原体及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