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1.能水解蛋白质的消化液是
A、唾液和胰液
B、唾液和胃液
C、胃液和胰液
D、胰液和胆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唾液中只含唾液淀粉酶,不能水解蛋白质;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水解蛋白质;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能水解蛋白质;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不能水解蛋白质。所以能水解蛋白质的消化液是胃液和胰液,答案选[C]。
2.动物胃酸显著缺乏时会导致
A、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B、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小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D、大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确答案:B
3.基础代谢率在哪种情况下可降低
A、年龄增长
B、情绪变化
C、寒冷环境
D、进食食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基础代谢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年龄增长会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基础代谢率也会相应降低。情绪变化一般对基础代谢率影响较小;寒冷环境会使基础代谢率升高以维持体温;进食食物后会使基础代谢率升高,用于消化吸收等过程。
4.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超过20%时
A、肺通气增加3-4倍
B、肺通气量增加8-10倍
C、肺通气量不增加
D、兴奋呼吸
E、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当吸入气中CO?含量增加超过20%时,会对呼吸中枢产生麻醉作用,导致呼吸抑制,而不是肺通气增加等其他情况。肺通气增加是在一定范围内吸入气中CO?含量增加时的正常反应,当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抑制呼吸中枢。
5.感受细胞能将刺激转变为
A、电信号
B、机械信号
C、物理信号
D、化学信号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感受细胞能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神经纤维等传导这种电信号,进而引发后续的生理反应。
6.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流动快
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D、有抗凝物质存在
E、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血液流动快可带走凝血因子等物质,不利于血栓形成,A选项正确;血管内膜光滑完整可防止凝血因子激活和血小板黏附聚集,B选项正确;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溶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防止血栓持续增大,C选项正确;体内存在多种抗凝物质可抑制凝血过程,D选项正确。而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会启动凝血过程导致血液凝固,E选项错误。
7.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哪种离子的内流导致递质释放
A、Na+
B、K+
C、Ca2+
D、Cl-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会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导致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Ca2+内流可触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导致递质释放。而Na+、K+、Cl-的内流一般不直接导致递质释放。
8.氧分压从高到低的顺序一般为
A、肺泡气,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
B、动脉血,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C、组织细胞,动脉血,肺泡气,静脉血
D、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氧分压的分布规律是:吸入气>肺泡气>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所以氧分压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吸入气>肺泡气,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选项A符合此顺序。
9.在消化道内能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物质是
A、肠激酶
B、HCl
C、内因子
D、胆盐
E、胰蛋白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因子由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它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能保护维生素B12不被消化液破坏,并促进其在回肠的吸收。
10.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
A、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
B、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D、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
E、血红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盐析法是根据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可以通过盐析法进行分离。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蛋白。所以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答案选B。
11.下列哪项不是胆碱能纤维
A、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胆碱能纤维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以及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所以答案选B。
12.出球小动脉收缩时可出现
A、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平均动脉血压升高
正确答案:B
1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