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迁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等都可以用迁移的道理来解释。例如,掌握英文的人学起法文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就容易学会骑摩托车;学过加法再学乘法就比较容易。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不良的工作习惯可以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等,类似这样一些现象,心理学上都称之为迁移。第2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第3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第4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所谓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例如,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有助于按音序检字法来查汉字;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阅读技能的掌握可以促进写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写作技能的掌握又可以促进阅读技能的发展;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在教育工作中所说的“为迁移而教”(teachingfortransfer),就是指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的发音最初常常受到干扰;汉字学习中在一字多音、多义的情况下互相混淆,不能区分一字多音、多义的读法和用法。在教育工作中要避免和消除负迁移的影响。第5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新的词语后,将其应用到课外书的阅读上。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垂直迁移或纵向迁移。
例如,儿童最初以具体的事物学习算术的加减运算,而后经过垂直的迁移会以抽象的概念求解包括四则运算的应用题。第6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把从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叫做具体迁移或特殊迁移。
第7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类迁移就叫同化性迁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类迁移叫做顺应性迁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这类迁移叫做重组性迁移。
第8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9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来自于官能心理学,是一种古老的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2.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由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种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3.经验类化说迁移产生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第10页,共3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沃尔夫(德)◆主要观点:1.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