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认识民法典 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573.7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4.82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PAGE

PAGE1

七下《10.1认识民法典》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认识民法典》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走近民法典》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民法典的基本知识。全面、准确认识民法典,一方面,要了解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知道民法典的法律地位,明确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要知道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反映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了解民法基本原则及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民法典的基本知识,可以领会民法典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会民法典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认识到民法典对社会风尚的引领、对民事活动的规范,懂得根据民法典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情况看,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法律,初步具备主动观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和能力,但是学生对抽象法律概念的理解存在局限,多数学生接触民法典多限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零星概念,对法律条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缺乏系统认知,因此对学生进行民法典相关教育十分必要。

3.【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成语新说之“一掷千金”和词语亮“典”的情境,了解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情况,知道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深刻认识到我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高度认同。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词语亮“典”和“典”入民心的情境,知道民法典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理解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增强法治意识。

道德修养:通过法条析“典”和以案明“典”的情境,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在民法典中的体现,知道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理解民法典规定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以道德准则约束自身行为,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德法兼修,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实施民法典的意义;民法典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典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互动探究法;讲授法

6.【设计思路】本课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日报社策划制作的融媒体产品水墨动画《民法典版成语新说》中的一掷千金案例导入主题,结合百姓身边之事(如高空抛物、租住房屋、结婚等)创设词语亮“典”—“典”入民心—法条析“典”—以案明“典”四个议学情境。设置一个总议题:伟大时代的法治荣光—如何认识民法典?下设三个分议题,分议题1:民之“法宝”—民法典如何典亮美好生活?分议题2:国之“重器”—民法典彰显何种治国理念?分议题3:行之“指南”—民法典规定何种基本原则?使学生理解民法典姓民,民法典为民,知道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明确民法典的调整范围、实施意义,民法典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坚定政治认同,增强法治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成语新说之“一掷千金”

提问:以现代视角观此事,少年的打赏钱可以追回吗?

提示:可以!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过渡:那么关于民法典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播放视频

看来同学们对民法典有了初步了解了!今天就让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民法典》!

设计意图:引入主题。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伟大时代的法治荣光—如何认识民法典?

分议题1:民之“法宝”—民法典如何典亮美好生活?

知识关联:1.民法典的调整范围?2.实施民法典的意义?

【议学情境】词语亮“典”

展示六个词语—身怀六甲、鸠占鹊巢、无家可归、三人成虎、成家立业、临终遗嘱、祸从天降。

【议学任务】以“典”解惑

请全班分为7组,每组同学选择一个词语,以“典”为词语中的主人公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