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提出“天生犯罪人”理论的学者是()
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法洛D.李斯特
答案:A
2.犯罪学研究的犯罪行为的核心是()
A.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B.社会越轨行为
C.未成年人不良行为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答案:A
3.下列属于犯罪的自然原因的是()
A.经济发展不平衡B.失业C.气候变化D.文化冲突
答案:C
4.在犯罪预防体系中,预防重新犯罪属于()
A.一般预防B.特殊预防C.微观预防D.宏观预防
答案:B
5.研究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的学科是()
A.犯罪社会学B.犯罪心理学C.犯罪生物学D.犯罪统计学
答案:B
6.下列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A.家庭环境B.基因缺陷C.学校教育D.社会风气
答案:B
7.犯罪现象的本质特征是()
A.社会危害性B.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反社会性
答案:D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的第一次犯罪高峰是在()
A.20世纪50年代初B.20世纪60年代初
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初
答案:A
9.下列属于犯罪预防的第一道防线的是()
A.刑罚处罚B.社会帮教C.家庭预防D.监狱改造
答案:C
10.“破窗理论”对犯罪预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方面。
A.环境预防B.心理预防C.社会预防D.刑罚预防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文献法E.比较研究法
答案:ABCDE
2.犯罪现象的构成要素包括()
A.犯罪人B.犯罪行为C.犯罪侵害对象D.犯罪时间E.犯罪空间
答案:ABCDE
3.影响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C.文化环境D.社区环境E.职业环境
答案:ABCDE
4.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有()
A.整体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群众性原则D.法制性原则E.经济性原则
答案:ABCDE
5.犯罪人的分类方法有()
A.按犯罪年龄分类B.按犯罪性别分类C.按犯罪动机分类
D.按犯罪经历分类E.按犯罪行为方式分类
答案:ABCDE
6.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包括()
A.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B.犯罪类型多样化C.犯罪手段成人化
D.犯罪团伙化E.犯罪智能化
答案:ABCDE
7.下列属于犯罪的个体原因的有()
A.生理因素B.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D.人生观E.价值观
答案:ABCDE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包括()
A.打击B.防范C.教育D.管理E.建设F.改造
答案:ABCDEF
9.影响犯罪率升降的因素有()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C.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
D.人口结构变化E.国际环境变化
答案:ABCD
10.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有()
A.诱发犯罪B.促进犯罪C.激化犯罪D.推动犯罪E.抑制犯罪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犯罪学研究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研究的犯罪概念完全相同。()
答案:×
2.犯罪原因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体系。()
答案:√
3.社会变迁必然导致犯罪率上升。()
答案:×
4.犯罪预防的重点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答案:√
5.犯罪心理结构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答案:×
6.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没有影响。()
答案:×
7.初犯和惯犯在犯罪心理和行为特征上没有区别。()
答案:×
8.良好的家庭环境一定能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
答案:×
9.犯罪现象在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
答案:√
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预防犯罪的最佳途径。()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
答案: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原因及预防对策,范围广,重事实和规律;刑法学研究犯罪与刑罚规范,围绕刑法条文,侧重定罪量刑依据和规则。
2.简述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特点。
答案:具有普遍性,存在于社会各层面;具有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