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营销策略理论发展.doc
文件大小:27.1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53千字
文档摘要

营销策略理论发展

营销策略理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以下是主要阶段及代表理论的介绍:

以产品为导向的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生产观念: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产品供不应求。企业的核心观念是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认为只要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出来,就不愁销路。例如,亨利·福特通过流水线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得T型车得以大量生产并推向市场。

-产品观念:20世纪20-30年代较为流行。此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因此企业往往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改进上,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例如,一些早期的钟表制造商,专注于制造工艺精湛、走时精准的机械钟表,却未及时关注到消费者对更便捷、时尚的电子钟表的潜在需求。

以销售为导向的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推销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逐渐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意识到,即使有好的产品,也需要主动推销才能卖出去。推销观念强调企业要积极主动地运用推销技巧和手段,如广告宣传、人员推销等,向消费者大力推销产品,以实现销售目标。例如,保险行业在发展初期,销售人员通过大量拜访潜在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推销,让消费者了解和购买保险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市场营销观念: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强调以顾客为中心,认为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需求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例如,苹果公司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和审美趋势,推出了如iPhone等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4P理论:1960年,美国营销学家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这一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对这四个要素的有效组合和运用,可以制定出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例如,可口可乐公司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多种口味的饮料产品(产品);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竞争情况制定不同价格策略(价格);通过遍布全球的经销商和零售渠道进行铺货(渠道);同时运用广告、促销活动等手段提升产品销量(促销)。

-社会营销观念: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观念认为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的同时,还应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关注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问题。例如,一些食品企业推出低糖、低盐、低脂肪的健康食品;一些企业采用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大市场营销理论(6P理论):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在4P基础上增加了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该理论认为,在市场壁垒较高、市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企业不仅要考虑传统的营销要素,还需要借助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等手段,打破市场障碍,进入特定市场并开展营销活动。例如,跨国公司进入一些新兴市场时,需要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获得政策支持,同时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企业在当地的公众形象和声誉。

-关系营销观念:20世纪80年代兴起,强调企业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等建立、保持并加强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各方实现各自的目的。例如,许多酒店通过建立会员制度,为会员提供积分、升级、优先预订等特权,以增强与顾客的关系,提高顾客忠诚度。

-4C理论:1990年,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提出4C理论,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该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强调企业应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了解消费者为满足需求愿意付出的成本,提供购买的便利条件,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例如,电商平台通过提供便捷的购物界面、快速的物流配送(便利),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沟通),同时合理定价(成本),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

-4R理论:2001年,美国学者唐·舒尔茨提出4R理论,即关联(Relevance)、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和回报(Reward)。该理论强调企业与顾客建立关联,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重视关系营销,同时追求合理回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互联网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变化,快速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功能(反应),与用户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关联和关系),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