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路位于×××。道路红线宽度为100米,为机非分流得城市快速路。污水管位于道路中心线南侧15、5米,管径为φ1200,平均埋深为6、5~7、0米。顶管工程分二段,第一段从21#井开始,穿越×××向东,在35#井处向南折入泵站至泵站进水闸门井,长度约632米;第二段从51#井开始至52#井结束,主要就就是穿越×××,长度为120米。
顶管工程工作量:752米管道顶进(φ1200)、6只顶管沉井、2只顶管工作坑。
沉井施工
沉井施工程序:
基坑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刃脚垫层施工?立井筒内模和支架?钢筋绑扎?立外模和支架?浇捣混凝土?养护及拆模?封砌预留孔?井点安装及降水?凿除垫层、挖土下沉?沉降观察?铺设碎石及混凝土垫层?绑扎底板钢筋、浇捣底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素土回填。
基坑测量放样
根据沉井设计图纸和工程地质报告所揭示得地质情况,沉井基坑开挖深度取2米,沉井刃脚外侧面至基坑边得工作距离取2米,基坑边坡采用1:1。整平场地后,根据沉井得中心座标定出沉井中心桩、纵横轴线控制桩及基坑开挖边线。施工放样结束后,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
工作井、接收井基坑布置示意见附图。
基坑开挖
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得基坑开挖边线确定后,即可进行挖土工序得施工。挖土采用1米3得单斗挖掘机,并与人工配合操作。基坑底面得浮泥应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相通,集水井内汇集得雨水及地下水及时用水泵抽除,防止积水而影响刃脚垫层得施工。
刃脚垫层施工
刃脚垫层采用砂垫层和混凝土垫层共同受力。
1、3、1砂垫层厚度得确定
砂垫层厚度H可采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
N/B+γ砂H≤[σ]
根据计算结果,无论就就是工作井还就就是接收井,砂垫层厚度H均为60(厘米)。
砂垫层采用加水分层夯实得办法施工,夯实工具为平板式振捣器。
1、3、2混凝土垫层厚度得确定
混凝土垫层厚度可按下式计算公式计算:
h=(G0/R-b)/2
根据计算结果,混凝土垫层厚度h为10~15厘米(工作井为15厘米,接收井为10厘米)。
混凝土垫层表面应用水平仪进行校平,使之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立井筒内模和支架
由于顶管沉井高度达8米左右,因此,井身混凝土分三节浇捣,内模同样分三节按装。井筒模板采用组合钢模与局部木模互相搭配,以保证内模得密封性。
刃脚踏脚部分得内模采用砖砌结构,宽度与刃脚同宽。井身内模支架采用空心钢管支撑。钢管支架必须架设稳固,如有必要,可采用对撑支架,增加内模得稳定性。
钢筋绑扎
钢筋得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锈等清理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得钢筋均应调直;预制构件中得主钢筋均采用对焊、焊接并按照有关规定抽样送检;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得有关规定执行;现场钢筋绑扎时,其交叉点应用21#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电焊焊牢。
钢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规定,绑扎钢筋时应采用撑件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证钢筋设计间距。为了保证保护层得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同强度标号得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立外模。
立外模和支架
钢筋绑扎验收后,应进行架立外模和支架。井壁内外模用串心螺丝固定,串心螺丝采用φ16得圆钢,中间设置止水片,两端设置铁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圆钢两端头上铰成螺纹,用定制钢螺帽固定,拆模时拆去钢螺帽,割去外露部分,再用同标号防水砂浆二度抹平,确保不渗水。外模支架必须稳、牢、强,保证在浇捣混凝土时,模板不变形,不跑模。
浇捣混凝土
模板和支架工序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得浇捣。为缩短施工周期和保证工程质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可将输送管得软管直接放入浇捣段,距离浇捣面1米左右,保证混凝土不离析。
混凝土浇捣前应严格检查各种预留孔、预留管和预埋件得位置和几何尺寸,严禁漏放和错放。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插入时应离开钢筋,但应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匀和振捣过密而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得发生。混凝土在捣振时应注意和随时检查模板受力和钢筋受力得情况,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捣得原因而跑模。
井身浇捣混凝土分三段施工:
工作井——总高度为8、43米,分三次浇捣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浇捣刃脚部分,高度2、4米,标高-5、73~-3、33米;第二次浇捣高度3米,标高-3、33~-0、33米;第三次全部浇捣完成,浇捣高度3、03米,标高-0、33~+2、70米。
接收井——总高度为7、85米,分三次浇捣完成,一次下沉。第一次浇捣刃脚部分,高度2、0米,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