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及血管通路维护相关知识理论考核
一、单选题
1、PICC的中文全称是()[单选题]*
A、经中心静脉穿刺外周置管
B、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C、经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D、经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置管
答案解析:PICC通过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穿刺,导管到达中心静脉,避免胸部穿刺风险。
2、PICC首选的穿刺血管是()[单选题]*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股静脉
答案解析:贵要静脉管径粗、走行直,是PICC置管的最佳选择。
3、PICC导管通常可保留的时间为()[单选题]*
A、3-5天
B、1-2周
C、3个月至1年√
D、1-2年
答案解析:PICC设计为长期留置,浅静脉留置针仅保留3-5天。
4、以下哪种患者不适合使用PICC?()[单选题]*
A、长期化疗患者
B、输注高渗性溶液患者
C、血小板计数50×10?/L患者
D、血管条件良好的短期输液患者√
答案解析:短期输液无需长期置管,血小板过低需谨慎但非绝对禁忌。
5、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于置管后()[单选题]*
A、1-2天
B、2-10天√
C、1-2周
D、1个月后
答案解析:机械性静脉炎由导管摩擦血管内膜引起,多在置管后2-10天出现。
6、脉冲式冲管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A、防止血液反流
B、稀释药物
C、彻底冲洗导管内壁√
D、固定导管
答案解析:脉冲式冲管通过漩涡清除导管内壁残留,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反流。
7、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可使穿刺成功率提高到()[单选题]*
A、80%以上
B、85%以上
C、90%以上
D、95%以上√
答案解析:超声技术提升穿刺精准度,成功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
8、肝素帽封管时需使用()[单选题]*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溶液
C、肝素盐水√
D、抗生素溶液
答案解析:肝素帽需肝素盐水抗凝,无针接头临床更常用但无需肝素。
9、PICC导管堵塞的类型不包括()[单选题]*
A、血栓性堵塞
B、药物性堵塞
C、纤维蛋白鞘堵塞
D、机械性堵塞√
答案解析:堵塞分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如药物沉淀),无“机械性”分类。
10、可降解导管的优势是()[单选题]*
A、成本低
B、无需拔管√
C、抗菌性强
D、管径更细
答案解析:可降解材料完成治疗后自行吸收,避免拔管操作。
11、透明敷贴的常规更换频率为()[单选题]*
A、每24小时一次
B、每48小时一次
C、每周一次√
D、每2周一次
答案解析:透明敷贴每周更换,纱布敷贴每48小时更换。
12、以下哪种情况需立即停止使用PICC?()[单选题]*
A、穿刺点少量渗血
B、置管侧肢体轻微肿胀
C、导管堵塞
D、血栓形成√
答案解析:血栓形成需立即停输并处理,防止肺栓塞;少量渗血可加压处理。
13、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可通过抗菌涂层导管降低()[单选题]*
A、10%-20%
B、20%-30%
C、30%-50%√
D、50%-70%
答案解析:抗菌涂层(如银离子)抑制细菌黏附,感染率降低30%-50%。
14、机械性静脉炎的处理方法不包括()[单选题]*
A、局部热敷
B、喜辽妥外敷
C、立即拔管√
D、抗感染治疗
答案解析:轻度静脉炎无需拔管,可通过热敷或药物缓解。
15、血小板低于多少时置管出血风险增加?()[单选题]*
A、100×10?/L
B、80×10?/L
C、50×10?/L√
D、30×10?/L
答案解析:血小板50×10?/L时凝血功能下降,出血风险显著升高。
16、正压封管的目的是()[单选题]*
A、防止空气进入导管
B、防止血液反流堵塞导管√
C、固定导管位置
D、减轻患者疼痛
答案解析:正压封管通过推注液体产生正压,避免血液回流形成血栓。
17、可降解导管目前处于()阶段[单选题]*
A、临床广泛应用
B、动物实验
C、研究和临床试验√
D、淘汰
答案解析:可降解导管尚在科研阶段,未大规模应用。
18、PICC维护周期优化的依据是()[单选题]*
A、患者年龄
B、导管类型和患者状况√
C、置管时间
D、医院规定
答案解析:新指南根据导管材质、输液种类等制定个性化维护方案。
19、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不包括()[单选题]*
A、严格无菌操作
B、选择粗管径导管√
C、规范冲管封管
D、指导肢体活动
答案解析:应选择细管径导管减少血管刺激,粗管径增加血栓风险。
20、感染的处理中,全身感染需()[单选题]*
A、更换敷贴
B、局部消毒
C、血培养+抗生素治疗√
D、立即拔管
二、多选题
21、PICC的适用范围包括()[多选题]*
A、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
B、长期静脉输液(如癌症患者)√
C、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如血管条件差者)√
D、短期静脉输液
答案解析:PICC适用于需长期保护血管或外周静脉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