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捡石头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pdf
文件大小:82.5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73千字
文档摘要

《捡石头》教案

一、教材分析

《捡石头》这一课程主要围绕石头展开,涵盖对石头的多方面认知。课程

从生活中常见的石头及石头制品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方法,包括看形

状、颜色,摸质地,掂重量等。通过实际观察、描述和分类活动,让学生掌握

描述石头特征的方法,并学会按不同标准对石头进行分类。同时,介绍远古时

期先民对石头的利用,使学生了解石头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

自然事物的探索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石头有一定的接触和感知,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

他们可能见过各种石头,却很少深入观察和思考石头的特征、用途等。对于一

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探索,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尚在发展阶

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用合适的词语

描述观察结果,并在分类活动中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看、摸、掂等多种方法观察石头,准确描述石头的形状、

颜色、表面等特征。

2.学会按颜色、大小等不同标准对石头进行分类。

3.了解远古时期先民对石头的利用,感受石头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

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事

物的探索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观察石头的方法,学会描述石头的特征,能按一定标准给石

头分类。

2.难点:用准确、合适的词语描述石头特征,理解并灵活运用不同分类标

准对石头进行分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石头若干(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石头制品图片、放

大镜、水槽、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每人至少收集2-3块石头。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3分钟)

1.展示石头制品图片,如石拱桥、石雕、石板路等,提问:“同学们,在

这些图片里,你们发现了什么是用石头做的呀?”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

己的发现。

2.引出课题:“石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用处也很多。今天,我们就

一起去探索石头的奥秘,先来学习捡石头。”

(二)观察石头(10分钟)

1.引导观察方法

-教师拿起一块石头,向学生示范观察方法:“我们可以用眼睛看,观察石

头的形状、颜色;用手摸,感受它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用手掂一掂,感觉

它是轻还是重;还可以把石头放到水里,看看有没有气泡。大家想一想,为什

么要这样观察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石头

的特点。”

2.学生自主观察

-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石头,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指导学生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石头放入口中或眼睛里。

-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石头特征,鼓励学生用

气泡图记录下来,如:形状(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颜色(红色、白色、

灰色等)、表面(光滑、粗糙、有纹理等)。

(三)描述石头(8分钟)

1.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石头特征。其他小组

的同学认真倾听,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合适的词语描述石头特征,如描述形状时,可以用

“像鸡蛋一样圆圆的”“长长的,有点像棍子”;描述颜色时,可以用“红彤彤

的”“雪白雪白的”。

2.寻找石头

-把小组同学的石头混在一起,让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的石头特征,其他同学

根据描述寻找相应的石头。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石头特征的描述

和理解。

(四)给石头分类(8分钟)

1.引导分类标准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观察了这么多石头,发现它们有很多不同的地

方。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石头分分类呢?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分呢?”引导学生

思考分类标准,如颜色、大小、形状、光滑程度等。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并进行简单示范:“比如,老师把这些石

头按照颜色分类,红色的石头放一起,白色的石头放一起。”

2.学生分类活动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对小组内的石头进行分类。教师巡

视,观察学生的分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分类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检查分类结果,讨论分类是否合理。然后,每个

小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