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手电筒骑行手电筒迷你手电筒手摇多功能手电筒手电筒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同学2同学1同学3做好《我的发明创意》学习准备查阅资料:科技小发明的案例同学们好,我是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杨老师,很高兴再次与大家共上科学课,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很多创造与发明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变化。例如:科学家在发现了电的秘密之后,根据其科学原理发明了很多新产品。手电筒便是其中一项。你知道手电筒是怎样发明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手电筒的发明》。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手电筒是根据人的什么需求而发明的呢?我们先来看这两幅照片,他们都在做什么?是的,安保人员正在漆黑的夜晚进行安全巡逻,小女孩儿在寻找掉落在床下的玩具。这两张照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没错,他们都是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他们都用到了相同的工具----手电筒。手电筒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手电筒不是从来就有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在没有发明手电筒之前,又是怎样完成这些事的呢?有的同学一定想到了,人们会用火把、油灯等方法。有的同学可能还听说过古人囊萤夜读的故事。囊萤夜读是怎么回事呢?在晋代时,有个叫车胤的孩子,因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于是他就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放入白布口袋里,虽然不怎么明亮,但是可以勉强看书了。这也告诉我们古人为了能读书学习,在光线比较暗的条件下也能想出很多办法。但是老师在想: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是不是使用时会有太多的限制,很不方便呢?比如:火把和油灯在燃烧时会产生很大的烟尘和气味,而且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再比如囊萤夜读,它们又受季节影响很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古人会产生怎样的需求呢?没错,手电筒就是根据“人们极其渴望有一个容易携带,便于夜间或暗处照明的工具”这个需求而发明的。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发明手电筒需要什么基本条件呢?为了寻找答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手电筒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吧。通过这张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手电筒主要是由灯泡、开关、金属压条、电池以及外壳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手电筒工作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是的,打开手电筒,电池、开关、金属压条、灯泡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可以让电流动起来的闭合回路,从而点亮了灯泡。手电筒可以随开随用,使用起来这么方便,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那如果时间回到200年前人们能制造出手电筒吗?有的同学提出:要想知道200年前是否能够制造出手电筒,首先要看当时有没有电池,有的同学认为:要看当时有没有灯泡。还有的同学认为:只有电池、灯泡都具备的年代才有可能发明出手电筒。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那我们就根据有关电池和灯泡的重要发现和发明,来推测一下最早发明手电筒的年代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电的重大发现和发明。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总结出正电、负电的名称。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了最早的电池--“伏特电池”。1820年,法国科学家安培又获得了电流、电荷、电路等方面的重大发现。1888年,德国工程师加斯纳改进了当时的湿电池,将电池里的溶液变成了糊状,用锌皮封装起来,成了干电池,并且能够提供1.5伏特电压。轻巧方便的干电池就此开始迅速发展。这是一些有关电的重要发现和发明,这些信息对你的推测有帮助吗?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有关灯泡的发明情况吧。1821年,英国科学家就发明了电弧灯,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很短,很不实用。面对这个问题,爱迪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然后他先后尝试了1600多种灯丝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爱迪生承受着失败和嘲讽,但是他并没有退却,反而更加专注和努力。1879年的一天,当他看到老朋友一晃一晃的长胡须和身上的棉线外套时,突然眼前一亮,于是他开始了新的实验。虽然把胡须放入灯泡试验效果不理想。但是当把炭化过的棉线装进灯泡接通电源后,灯泡真的发出了柔和的光。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日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1907年,人们改进发明了钨丝电灯,用钨丝作灯丝,大大延长了灯泡的使用时间。那同学们,现在你能够根据关于电、灯泡的重要发现和发明信息,分析出200年前(也就是1820年)人们能制作出手电筒了吗?很显然,1820年安培虽然发现了电流、电荷、电路,但是灯泡还没有发明出来,所以,200年前人们是制造不出手电筒的。那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