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人体“司令部”》单元17.刺激与反应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人体“司令部”》
课题
17.刺激与反应
课时
1
核心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及要求
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5~6年级④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知道一些有关脊髓的知识以及保护脊髓的注意事项。
科学思维
能模仿例子,针对具体情况画出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
探究实践
通过测试活动,感受到身体不同部位在反应速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以及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出错。
态度责任
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了解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用箭头画出神经信息传递的流程图。
教学准备
教师:脊髓的模型。
学生:废报纸、铅笔、橡皮、刻度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人体。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问题导入
(预设5分钟)
(一)游戏导入
1.师介绍游戏规则,学生玩“抢椅子”游戏。
思考:这个游戏与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有联系吗?
2.学生分析游戏中刺激和反应的过程,教师板书。(预设:刺激,听、看;反应,抢(屁股、脚、手))板书:刺激(听看)反应(抢:手、脚、屁股等)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二)认识人体神经系统
1.上台游戏的五个同学接受到的刺激一样,反应结果一样吗?是什么使他们反应不一样?(预设:有的同学反应快,抢椅子游戏中我们用到的器官有耳朵、眼睛、手、脚、屁股等,还用到大脑。大脑使他们反应不一样。)
2.大脑在刺激与反应的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他们三者是什么关系?是怎么工作的?
师生交流:大脑处于刺激与反应的中间,刺激的信号传给大脑,大脑做出指令传给手脚等产生反应。
3.老师这里有张人体轮廓图,请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游戏过程中信号的传递过程。
学生画图,展示汇报(引导学生认识传入、传出神经和信号传递的过程。)
4.分析:为什么刺激产生的信号都连接到大脑?大脑起到什么作用?(预设:总指挥、司令部)
5.出示“抗震救灾总指挥的现场图”:为什么说大脑起着指挥部的作用?他们是怎么工作的?我们来看下这幅图,官兵们是怎么弄分工合作进行抢险救灾的?
师生交流:气象报告员和部队情况报告员收集信息。司令员接受信息,进行思考,做出决策,下达命令。传令兵传达指令。
6.再观察、再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赛场上还有哪些这样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
生交流,师播放体育赛场图片及日常活动。(预设:收发短信、守门员扑球等。)
7.观察女孩收发短信的信息传递流程图,想一想在这幅图中小女孩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8.全班交流:传入信息的路径是:手机→眼睛→脑。
传出信息的路径是:脑→手。
9.通过小女孩收发短信的信息传递流程分析,我们发现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人体的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是共同协作,分工完成整个信息传递过程的。想一想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流程,然后在图中画出来。
8.学生展示交流(学生图示比较杂乱),师生质疑:我们体内的神经系统是如此杂乱吗?
9.展示人体体内的神经系统结构图,分析脊髓的位置及结构特点。
(三)感受神经系统的各项差异以及大脑错觉
活动1:大脑的错觉
1.大脑每天都要进行着各种指挥与判断,每次判断都能准确无误吗?
(预设:人脑也会错误的处理信息,如考试等。)
2.教师图片展示两幅图,生目测并比较两幅图中两根线段的长度以及是否平行。(预设:看起来长度不等的两根线段其实一样长,看起来不平行的两根线其实是平行的。大脑也会出错,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实证确认。)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产生错觉是人脑的正常现象,同学们不要为此而担忧和紧张。
3.眼睛传递的刺激可以使大脑做出误判,人体还有其它的刺激也会让大脑误判吗?比如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他们的敏感度一样吗?可以怎么研究?
活动2: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
1.用一支或两支铅笔的笔尖触碰身体不同部位皮肤,看看大脑能否分辨出来?
2.测试要求:触碰的力量大小一样、被测试者必须闭上双眼、测试不同的部位并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分析:身体的不同部位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