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1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特征又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为此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第一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过不同植物的外部样貌从而发现不同的植物的形态特征有很大的差别,那是什么带来的这种差别呢?这就需要由第二部分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来进行学习,基于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五种植物的最特别的形态特征,接下来通过展示不同的环境,给这五种环境找主人的游戏来思考,这五种植物具有的特殊形态特征在它们适应不同环境时起到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就是通过比较大叶黄杨与杨树叶子的不同来探究不同的植物为了“安全”的度过寒冬都具备了怎样的本领。最有一部分是作为本堂课的拓展,设计一个探究常青树是否落叶的方案,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适者生存”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
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观察,发现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知道一些植物离开特定的环境会无法很好的生存或生长
通过比较植物叶子的不同或是否落叶探究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措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
难点:1.理解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
2.通过比较黄杨和杨树的叶子,探究它们面对严寒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盆仙人掌,一盆绿萝,一些黄杨树叶,一些杨树叶
学生准备:黄杨树叶,杨树叶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1.展示老师带来的一盆仙人掌和一盆绿萝
提问1:你们认识吗?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提问2:你们谁养过这两种植物,说一说在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浇水方面)
2.展示图片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雪松
提问: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五种植物,它们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水瓶树:树干粗,叶子少
仙人柱:无树枝,会长刺
椰树:叶大像羽毛,树干高且细
芭蕉:叶片宽大,主叶脉粗厚
雪松:四季常绿,针状树叶
【意图解析】这一节分为两个部分,先是展示学生可能平常会参与养殖的植物入手,让他们对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养殖手法(不同的环境)有点感觉,接下来展示生活中不那么常见的五种植物,观察他们的形态特征,尤其的某一种有别去其他四种的特殊形态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和植物不同形态的关系
1.教师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沙漠,高山,热带草原,沿海地区
提问1:这些分别是哪里?
提问2: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环境特点?
(沙漠:干旱,水分少,温度高)
(高山:温度低,风大)
(热带草原:降水时间集中,一段时间降水,一段时间不降水)
(沿海地带:常年温度较高,海风大)
(可在PPT中用文字资料进行提示)
【意图解析】先对这四种环境的明显特征做以详细的了解,也为之后给环境找主人,给植物找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组讨论:我们刚才说的五种植物,根据植物形态的特点,你猜猜它们的家是哪个,并说出你的理由,看看你么能不能准确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3.(沙漠:最适合耐旱的植物居住,沙漠的主人应该就是仙人柱)
提问:为了更加适应沙漠的环境,仙人柱的特殊形态特征起到了哪些作用?
(仙人柱茎高大呈柱状为了储水,根分布广且浅,刺状叶是为了减少水分丢失)
4.(高山:最适合耐寒的植物居住,所以高山的主人应该是雪松)
提问:为了更好的适应高山环境,雪松的特殊形态特征起到了哪些作用?
(雪松的叶子,针状叶,硬且尖,更加耐寒,植物整体外观呈现三角形状,更加抗风)
5.(热带草原:最适合储水能力强,且能相对的减少水分蒸发的植物居住,所以热带草原的主人是水瓶树)
提问:为了更好的适应热带草原的环境,水瓶树的特殊形态特征起到了哪些作用?
(在热带草原的雨季,水瓶树粗粗的树干能够很好的储存水分,在热带草原的旱季,它少量的叶子又能减少它的蒸腾作用,防止水分快速流失)
6.(沿海地带:最适合比较抗风的植物,所以它的主人主要以椰树或芭蕉树为主)
提问:为了更好的适应沿海地带的环境,椰树和芭蕉树的共同形态特征起到哪些作用?
(椰子树和芭蕉树有个共同点就是叶片都比较大且都形似羽毛,具有很好的抗风作用)
7.提问:探究完这些植物以及它们的生长环境,你有什么发现?
8.思考:那如果让椰树去沙漠中生长,你觉得可以吗?
【意图解析】这段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适者生存”的道理,先通过分析环境的特点寻找最适宜居住的植物,再反观这种的植物的特殊形态特征在帮助植物适应这种环境起到了哪些作用来让学生发现植物的形态特征与植物的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后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明白植物离开特定的环境会无法很好的生存和生长。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