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我们一起来制造(第2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5.2我们一起来制造(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区分热塑性与热固性塑料的特性及常见用途;掌握塑料制造技术(注射成型、挤出成型)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如塑料袋、安全帽),分析不同工艺的选择依据。
探究实践:模拟注射成型实验(可用黏土替代塑料),体验模具设计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辩证讨论塑料对生活的便利性与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塑料分类及制造技术的工艺流程
难点:理解热固性塑料的不可逆化学反应
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五章第2节。本节的主要内容:金属制品的制造;塑料品的制造;陶瓷器的制造。教材首先介绍了金属制品的成型技术与铸造技术的原
理、应用以及现代技术(如手撕钢、智能压铸)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塑料品热塑性与
热固性塑料的分类及特性、制造工艺与环境问题。最后介绍了陶器与瓷器的材料、烧制温度、釉面区别;传统制陶步骤(揉泥、制坯、施釉、烧制)及现代精密陶瓷的应
用。使学生认识材料科学对生活和工业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践活动(如制作创意金属制品、陶艺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材料的便利性与环境责任(如塑料污染、资源利用)。
本节内容拟分3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金属制品的制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塑料品的制造;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陶瓷器的制造。
教学
准备
课件、结构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新课导入
思考
为什
么有
的塑
料能
回收
有的
不能
一次性塑料瓶电木插座
同样都是塑料制品,为什么塑料瓶可以回收,而电木插座不能回收呢?
新知讲授
一、塑料的“双重性格”
探究实践
用热风枪(或酒精灯)加热一次性塑料瓶的塑料片和电木插座的塑料片,观察变形差异。两者有什么区别?
塑料瓶的塑料片加热初期逐渐软化变形,继续加热变成熔融流动状态,冷却后变为新形状的固体。
电木插座塑料片加热无明显软化现象,保持原有的硬脆特性,温度过高时表面出现焦化碳化,发生永久性破坏。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塑料来源与分类
塑料是由石油工业副产品制造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塑
塑料
加热
两种
观察
两者
的差
异
了解
热塑
性塑
料和
热固
热塑性塑料加热软化,冷却硬化,可重复塑形
塑料
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永久硬化,不 可重塑
热固性塑料
轻便耐用:替代金属/玻璃(如矿泉水瓶减重90%)
成本低廉:量产效率高(注塑一个手机壳仅需30秒)
了解
塑料
的利
与弊
了解
为什
么热
塑性
塑料
可回
收,
但热
固性
塑料
不可
回收
功能多样
绝缘性(电线包皮)污染问题:三重危机
①难降解性
耐腐蚀(化工管道)
透明性(食品包装)
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
分子结构
线性或支链分子
交联的网状分子
降解性
可被缓慢切割为微塑料(物理破碎),但化学键可被微生物
/紫外线逐步分解(需数百
年)
化学交联键极难被破坏,微生物/紫
外线几乎无法分解;只能通过高温
焚烧化学降解(产生有毒气体),
自然环境中几乎永久存留。
热固性塑料的“永久性”本是工业优势(耐用)却成为环境污染的致命难题!!!
②微塑料扩散
塑料碎片进入水体→土壤→食物链
习
D.雨衣(PVC)
例2.塑料注射成型技术的特点是()
A.适合小批量定制工艺品
B.只能加工热固性塑料
C.通过螺杆将熔融塑料挤入模具
D.可高效生产结构复杂的零件
例3.“白色污染”的根源是塑料的()
A.热固性塑料无法回收
B.热塑性塑料降解缓慢
C.添加剂释放有毒物质
D.焚烧产生二噁英
例4.为减少塑料污染,最可持续的方案是()
A.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
B.推广光降解塑料
C.建立“回收一再生一设计”闭环系统
D.用纸质包装替代所有塑料
课堂小结
1.塑料分类
热塑性塑料:加热软化,冷却硬化,可重复塑形(如PVC水管、PE塑料袋、PP塑料盒)。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发生化学反应永久硬化,不可重塑(如FRP浴缸、PF插座、MF餐
具)。
2.制造技术
模压成型:热固性塑料粉粒填入模具,加热加压成型(如电木插座)。
挤出成型:熔化塑料通过螺杆挤出模具,形成管、板、条状物(如塑料软管、板材)。注射成型:熔化塑料注入闭合模具,冷却成型(如ABS安全帽、硅胶制品)。
浇铸成型:液态塑料倒入模具硬化(如树脂人造琥珀)。
3.塑料的两面性
便利性:轻便、耐腐蚀、绝缘性好、价格低廉(如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