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深圳市光明区2024_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文件大小:4.85 M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99千字
文档摘要

光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7题,每题2分,共34分)

1—5ADDDC6—10DABCB11—15CDCCB16—17DA

二、材料题(共2题,36分)

18题(20分)

问题一:

(1)(共6分)

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提出开民智、兴学校,走改良道路。(2分)

孙中山: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权利。(2分)

陈独秀:倡导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反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2分)

(2)(共4分)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证明改良道路在清王朝专制下难以实现,促使部分知识分子转向革命,同时甲午

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剧,革命派认为必须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亡。(2分)

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

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

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分)

(分析部分需结合历史背景,逻辑清晰,每点2分,若仅罗列事件无因果分析则扣分。)

问题二:

(1)(共4分)

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的重大理论发现(肯定其时代

价值)。(2分)但他强调不能将这一学说机械地照搬用于中国社会(承认其历史局限性),而应在

尊重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灵活运用。(2分)

(2)(共4分)

继承(2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能照办马克思主义。(2分)

发展(2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命道路。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结合,

开创改革开放新道路。(写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即可得2分)

问题三:(共2分)

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盲目照搬,立足国情探索符合时代

需求的实践路径。(答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1

19题

问题一:(8分)

选择②

路线一:欧洲迁往美洲、非洲、大洋洲;改变当地人口结构,促进欧洲文化在当地的传播,但也给当地带

来灾难;(路线2分,影响2分,共4分)

路线二:非洲迁往美洲;补充了美洲劳动力,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改变美洲人口结构,重塑美洲文

化……(路线2分,影响2分,共4分)

选择③

路线一:东南沿海地区迁往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促进边疆的发展,有利于共同繁荣,国家统一等;

(路线2分,影响2分,共4分)

路线二:中部地区迁往沿海地区(或农村迁往城市);为沿海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补充劳动力,推动

改革开放的发展。(路线2分,影响2分,共4分)

问题二:

参考方向:

方向一:人口迁移影响社会发展;人口迁移改变社会文化;人口迁移改变经济重心等

方向二:人口迁移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环境、政策、战争、经济等);

方向三:人口迁移具有多重特点(国际迁移/国内迁移;有组织的/自发的;强制迁移/被迫迁移等)

【示例】

论点:人口迁移受多种因素影响?

论证: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社会陷入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中原地区人口大量

锐减。在生死存亡之际,幸存者纷纷踏上逃亡之路。彼时江南地区,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战乱较少,

社会相对安定,而且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于是,大量北方人口毅然南迁,为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生

产技术和充足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改变旧中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维护国家安全以及

解决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城镇

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奔赴东北、西北或其他地区的乡村,投身垦荒运动

及各类建设活动,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

结论:综上可见,人口迁移并非偶然,自然环境的优劣、战争的爆发、国家政策的导向等多重因素,均在

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人口的流动方向与规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