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考点知识提纲精简版.pdf
文件大小:6.51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1.55万字
文档摘要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考点知识提纲精简版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

3、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4、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灭亡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农

民起义)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的统治。

2、皇帝、时间:隋炀帝,605年起。

3、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邢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影响:积极一一带动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有利于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消极一一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加速隋朝灭亡。

5、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初步建立——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正式确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正式确立。

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古代选宣制度的变革,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加强了

皇帝选官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四、评价隋炀帝:功: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过:不恤民力,修建重大工程;多次巡游;

三征辽东

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

年号”贞观”。

二、唐太宗一一“贞观之治”★★★

第1页共17页

1、治思想:①吸取隋亡教训②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直言)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谋杜断)

2、措施:政治一①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

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经济一⑤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三、武则天一一“贞观遗风”★

1、地位:武则天是中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①创立殿试制度②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③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

生产。

3、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第3课“开元盛世”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开元年间)

唐玄宗在位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贤相:姚崇、宋璟)★★★

1、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2、影响: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发达,使得唐朝进入鼎蜃时期。

二、经济的繁荣★★

①农业:曲辕犁(耕作)和筒车(灌溉),经济作物:茶叶

②手工业:纺织业(蜀锦);陶瓷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③商业: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港口城市“扬一益二”,草市兴起;对外贸易

频繁。

三、际大都市长安

坊市分离(坊是居住区,市是商业区);长安地位: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际大

都会。

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积极进取。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一一唐朝势由盛转衰

1、爆发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③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遂

重内轻局面

第2页共17页

2、时间及人物:755年-763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3、影响:★①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破坏②唐朝势由盛转衰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的影响:给唐朝统治致命打击。

三、朱温夺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

1、实质:藩镇割据的延续,开君主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评价五代十:五代十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必然趋势。

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民族交流与往来★★

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战争、联姻、册封、设置机构

①联姻:(唐太宗:松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