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元思辨类议论文审题立意指导及写法详解;3.常见题型示例
(1)直接给出三个关键词:如本手、妙手、俗手(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
(2)提供三则相关材料:每则材料体现一个观点
(3)名言组合型:三句名言各代表一个角度
(4)现象分析型:呈现包含三个维度的社会现象;二、审题立意四步法
第一步:要素解析——准确把握每个概念的内涵
对题目中的三个核心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和理解是写作的基础。
具体方法:字面理解:从词语本义出发
例:本手字面意思是本分的一手,在围棋中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
语境理解:结合题目提供的材料如材料对概念有解释,必须严格遵循
引申理解:挖掘概念的象征意义
本手可引申为做事的基本功、常规方法
比较理解:通过与其他两个概念的对比来明确其边界
比较本手与妙手俗手的区别
常见错误:概念理解模糊、以偏概全、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第二步:关系分析——探究三个要素间的逻辑联系
这是三元思辨作文的核心环节,需要分析三个概念之间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
递进关系:如吸收·消化·创新,表现为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循环关系:如读·思·写三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条件关系:如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妙手的基础,忽视本手可能导致俗手
并列互补关系:如智商·情商·逆商,三者共同构成人的综合素质
层次关系:如生存·生活·生命,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
分析方法:
画关系图:用图示表示三个概念的联系
找连接词:思考可以用什么关联词连接它们
设问引导:A与B有什么关系?B对C有什么影响?A与C通过B如何联系?;第三步:立意构建——形成自己的核心观点
在明确概念和关系后,需要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好的立意应该:
全面性:涵盖三个要素,不偏废任何一个
辩证性:体现对复杂关系的认识,避免绝对化
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思想深度
新颖性:在合理范围内有一定创新性
立意方法:
侧重式立意:强调某一要素的基础性作用如以本手筑基,方能避俗求妙
循环式立意:阐述三要素的互动关系
如读以积累,思以消化,写以创新,三者循环促进
递进式立意:展现发展的阶段性
如从生存保障到生活品质,再到生命价值
选择式立意:根据不同情境谈选择
如守常、求变与出错:论不同情境下的策略选择;第四步:价值挖掘——提升立意的现实意义
使文章具有现实针对性,方法包括:
联系现实问题:如本手妙手俗手可联系基础教育中忽视基本功的现象
指向人生启示:谈对青年成长的指导意义
回应时代需求:如创新时代如何平衡基础与创新
反思社会现象:批判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风气;三、结构设计技巧
1.经典三段式结构
开头部分:
引入话题:可从社会现象、名言、比喻等切入
解析概念:简明界定三个核心概念
提出论点:明确表达对三者关系的认识
主体部分:
分论点一:第一个概念的价值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分论点二:第二个概念的价值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分论点三:第三个概念的价值及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或按其他逻辑顺序组织)
结尾部分:
总结升华:综合三者关系,得出整体认识
现实指向:联系实际,强调文章的现实意义
呼吁展望:提出建议或展望未来;2.递进式结构
第一层:分析第一个概念的基础地位
第二层:论述第二个概念的提升作用
第三层:探讨第三个概念的境界或警示
综合层:阐明三者递进关系及整体价值
3.辩证循环式结构
A与B的关系:如本手与妙手
B与C的关系:如妙手与俗手
C与A的关系:如俗手与本手
三者循环:综合论述动态平衡;四、论证方法应用
1.举例论证
选择能同时体现三个要素或它们之间关系的例子:
历史事例:如王安石变法(本手:遵循制度;妙手:创新举措;俗手:急于求成)
人物事例:达芬奇(扎实的基本功+创新精神+避免程式化)
社会现象: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
自然现象:树木(根系=本手,花果=妙手,病枝=俗手);2.比喻论证
用恰当的比喻形象说明三者关系:
如将本手、妙手、俗手比作建筑的地基、创新设计和危房
如将三者比作登山的基础训练、创新路线和危险捷径
3.对比论证
通过对比突显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性:
重妙手轻本手的后果vs本手扎实后自然出妙手
急功近利导致俗手vs厚积薄发成就妙手;4.引用论证
引用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强调本手)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妙手)
欲速则不达(警惕俗手)
5.因果论证
分析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为重视本手,所以可能产生妙手
因为轻视本手,所以容易出现俗手
因为追求妙手,反过来促进本手的完善;五、常见问题及对策
1.概念理解偏差
问题表现:对某个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全文偏离
对策:仔细研读题目中对概念的解释;查阅词典确认基本含义;通过与其他两个概念的对比来明确其内涵
2.关系分析简单化
问题表现:只看到表面关系,缺乏深入辩证思考
对策:多问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