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pptx
文件大小:45.53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9.26千字
文档摘要

七下历史第二单元复习by哈啦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政治、民族关系)(经济)(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社会变化)单元结构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契丹建立北宋建立西夏建立金建立蒙古灭西夏元朝建立蒙古灭金元朝灭亡金灭辽蒙古政权建立元灭南宋元朝统一全国南宋建立金灭北宋960103811259161127111512341271127612061227127913681141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金与南宋对峙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时空坐标

(第8课)考点8:北宋的政治考点8.1:陈桥兵变和北宋建立北宋的建立年,(宋太祖)通过后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北宋的统一?宋太祖依照的战略方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的分裂局面。960赵匡胤陈桥兵变东京先南后北五代十国局部统一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像

(第8课)考点8:北宋的政治考点8.2: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宋初统治者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宋太祖赵匡胤像“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大臣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即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第8课)考点8:北宋的政治考点8.2:中央集权的加强项目具体措施影响军事(收精兵)政治(夺其权)经济(制钱谷)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统调分离);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实行更戍法)。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分化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增加了财政支出(1)中央: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权力。(2)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任期制;②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利弊利弊利积弱积贫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冗官、冗费

(第8课)考点8:北宋的政治考点8.2:中央集权的加强项目具体措施影响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①科举制度的发展,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②同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文官得到重用(1)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消极: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②政府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儒林公议》

(第8课)考点8:北宋的政治考点8.3:王安石变法领域措施内容影响经济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谷物或贷款;收获时,农民付利息偿还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限制权贵的特权,减轻农民劳役负担,增加政府收入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政府收入军事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概况:1069年,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摆脱统治危机,实现的目的。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宋神宗富国强兵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损害了大地主、权贵的利益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启示: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②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第9课)考点9: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西夏(党项)辽(契丹)北宋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开封)东京建立时间:1038年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府建立时间: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宋夏战争澶州之战澶渊之盟民族相处方式有战有和,但还是以和为主和:120年战:45年认识: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同发展和:83年战:6年宋夏和议澶渊之盟影响:积极:①开启了宋辽之间长期和平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