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情手法
考点解读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己的态度的
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等。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句直接抒发了作
者蔑视权贵之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融合在一起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情本无形、无影、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不直接写,只好借助描写与这“情”有相似
或相关点的景、物、人、事的方式。因此,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人)抒情等。
1.借景抒情
(1)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作者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抒发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叫作借景抒情。景是受情制约、为情
服务的。诗人的情若是喜情,所见到的景色然就洋溢着喜的气氛;诗人的情若是哀情,所写的景色就会蒙
上哀怨的色彩。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为情是得意的情,所以处处是美丽的花。
又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因为被贬谪,仕途坎坷,所以云横雪拥,景是前路艰辛
之景。
类型示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乐景乐情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写于杜甫
饱经战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
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景色林丽、美好,传达出作者
愉悦欣喜的感情
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
哀景哀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
情)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
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
乐景哀情
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
出无限悲凉
这一类比较少见,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
只有寒……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开篇极力描绘边塞
哀景乐情的环境恶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
的。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
许国,杀敌建功。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
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
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
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
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如因
鸟语花香而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