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5练《国殇》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高教版)一课一练答案.docx
文件大小:53.2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44千字
文档摘要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高教版)第5练

国殇

屈原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操吴戈兮被(pī)坚执锐,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B.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殪(yī)兮右刃伤

C.霾(mái)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bāo)兮击鸣鼓

D.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隰(xī)

【答案】A

【解析】B项“左骖殪(yī)兮右刃伤”错误,“殪”应读“yì”;C项“援玉枹(bāo)兮击鸣鼓”错误,“枹”应读“fú”;D项“严杀尽兮弃原隰(xī)”错误,“隰”在《国殇》里一般是“野”,且读音也不涉及“xī”,这里考查的是对正确读音的掌握,A选项读音全部正确。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操吴戈兮被犀甲(操:拿着)

B.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

C.援玉枹兮击鸣鼓(援:拿,持)

D.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

【答案】D

【解析】“首身离兮心不惩”中“惩”是“悔恨”的意思,而不是“惩罚”,A、B、C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均正确。

3.下列对课文分析正确的一项()

A.《国殇》是一首祭祀阵亡将士的挽歌,诗人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场景,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激励。

B.诗中描写战斗过程时,先写激战前的准备,接着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最后写战争的结果,层次清晰,详略得当。

C.诗中塑造的楚军将士形象,既有群体形象,又有个体形象,他们共同展现了楚军将士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D.以上分析都正确。

【答案】D

【解析】A选项准确概括了《国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B选项对诗歌描写战斗过程的层次分析合理;C选项指出了诗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所以以上分析都正确。

4.下列对课文赏析有误的一项()

A.“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通过描写战士们手持武器、战车交错的场景,渲染了战斗的激烈。

B.“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表现了战士们宁死不屈的精神。

C.“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D.“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烈士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答案】C

【解析】“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时”“威灵”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而不是比喻,A、B、D选项赏析均正确。

5.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A.车错毂兮短兵接/兵不厌诈

B.凌余阵兮躐余行/行将就木

C.援玉枹兮击鸣鼓/援疑质理

D.诚既勇兮又以武/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D

【解析】A项“车错毂兮短兵接”中“兵”指兵器,“兵不厌诈”中“兵”指用兵作战的策略;B项“凌余阵兮躐余行”中“行”指行列,“行将就木”中“行”是“将要”的意思;C项“援玉枹兮击鸣鼓”中“援”是“拿,持”,“援疑质理”中“援”是“提出”;D项两个“诚”都表示“确实,实在”,用法和意义相同。

6.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左骖殪兮右刃伤

A.不拘于时

B.沛公安在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A

【解析】例句“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被动句,意思是左边的骖马战死右边的骖马受伤。A项“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表被动;B项“沛公安在”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沛公在安”;C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D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国殇》出自屈原的《天问》。

B.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他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C.《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D.以上表述都正确。

【答案】BC

【解析】A项《国殇》出自屈原的《九歌》,不是《天问》;B项对屈原的时代、身份以及文学贡献的表述正确;C项对《楚辞》的介绍正确,所以答案选BC,原题目要求单选题,出题时存在一定瑕疵,但从知识准确性角度给出此解析。

二、课文阅读理解

1.《国殇》中描写战斗场面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凌余阵兮躐余行”“援玉枹兮击鸣鼓”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英勇作战的姿态;还运用了环境描写,如“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的氛围。作用是通过这些描写手法,塑造了英勇无畏的战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

【解析】首先明确描写手法包括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体现的描写手法,最后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