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抚州临川(属江西)人。字,号,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王安石二十二岁中进士,做过地方官,关心民众疾苦,上万言书,主张宋王朝改革法度。宋神宗时推行新法。由于旧党的阻挠,王安石屡次被罢相,屡被起用,是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介甫
半山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古今词话》
写作背景
桂枝香
金陵
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文本探究——上阙
点明地点
故国
点明时令
晚秋
点明天气
初肃
登山临水,放眼远眺,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得肃爽清凉。
送目
登临
点明活动
点明事件
结构:①“登临送目”总领上片写景;
内容:①“故国”点题:金陵,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
②“晚秋”和“初肃”共同营造“悲秋”的氛围,为下文的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俏挺拔犹如箭簇。
比喻
澄江
翠峰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由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
暗写在秋日黄昏里匆匆来往的旅人
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迎风飘扬。
归帆
酒旗
西风
残阳
营造悲凉的氛围,
为下文怀古做铺垫。
色彩对比鲜明
“画图难足”的作用:
总结上阕所见之景,自然地转入下阕议论。
引导读者去想象和感受金陵景色的美。
五彩的船只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从江中洲上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图画也难完备展现。
彩舟
云淡
星河
鹭起
动静结合
远观动景、特写镜头
①【意象】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描绘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
②【手法】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
③【作用】内容:描绘了壮丽萧瑟的金陵晚秋。
结构:为下片抒情做了铺垫。
上片小结
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六朝古都金陵的?
答题模式:
找意象,亮手法,点作用
文本探究——下阙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与妃子们寻欢作乐,各个王朝接连覆亡。
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
借古讽今
警醒统治者避免重蹈覆辙
作用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旧事随着流水消逝,只剩寒烟惨淡、衰草苍绿。直到如今,商女还在时时放声歌唱前朝《玉树后庭花》的遗曲。
下片小结
①【手法】这首词的下阕运用典故,怀古抒情,借古讽今。
②【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答题模式:
找意象,亮手法,点作用
本词上阕描写登高远望之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的手法描绘出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的金陵秋景。
下阕集借古讽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以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旧事随流水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商女
【理解性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