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声乐基础与幼儿歌唱》课件_声乐第12章.pptx
文件大小:20.95 M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3.04千字
文档摘要

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音乐是一门最具感情的艺术,它较其他艺术更直接地诉之于人的情感。“声情并茂”是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之一,是歌唱的要点。人们通过精练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音调,直接抒发曲中特定的情感。

(一)歌唱就是用声音来艺术性地表达人类感情歌唱的关键在于情真意深。要想唱好一首歌,关键还是要以内心之情来带声。情真本身就有美感,也就是说首先自己要被歌曲所感动,然后才能使听众受到感染。演唱本身又是一种创作,而情感则是演唱的“灵魂”。比如说一个歌唱者的嗓音很响亮,技巧很高超,但演唱时感情投入不够,或者根本不动情,那么他的歌声是感动不了人的。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

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二)歌唱的表情应是歌唱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阿布梅依说过:“真实的感情给歌声带来激情和色彩。”因此,准确地、创造性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艺术中的一切技巧都是为“情”服务的。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著名歌唱家无一不是以情带声,以情唱字,以情行腔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歌唱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效果呢?

(1)歌唱者平时应对现实生活仔细观察,逐步积累素材并亲身体验。演唱时的表情应是典型化的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才能生动感人。我国古代《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里的“心”就是“感受”。歌唱应由情感而发。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

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2)美好的声音离不开准确的咬字和行腔,所谓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字正”就没有“腔圆”,没有“腔圆”何谈有“情”,没有“情”也就谈不上“声情并茂”了。

(3)要正确把握感情的基调。每首歌曲都有一个感情基调,如热情的赞颂、辛辣的讽刺,喜悦激动、悲伤哀怨,豪情满满、含情脉脉等,我们要从每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字里行间和曲调的旋律发展中去把握。只有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才能真正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唱起来才能情真意切。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

(4)感情处理应该细腻。我们在把握住一首歌曲的感情基调后,在表现词意、字句和乐句、乐段时,应做到细腻流畅。俗话说:“假戏真做。”喜、怒、哀、乐、忧、思、惊、恐、吓等情绪的处理与转折都应自然、贴切、逼真,无“斧凿痕迹”。一首歌,让人感到主调明晰、感情丰富、色彩鲜明,演唱新颖别致,才具有诱人的魅力。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

(5)要掌握好情感的分寸。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不是盲目的,应该是有所控制的。“情”必须是真情,而不是强做出来的虚情假意。有一名演员在谈及自己的演唱经验时曾说过一句话:“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歌唱时,要切记留下一根神经控制自己。”这句话很诙谐地说明了歌唱时情感使用的分寸感。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

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三)在歌唱中,要把富有感情的声音与面部表情及手势和谐的配合起来情感表达的相关因素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仪态,带感情的声音,再加上反映个人内心状态的心脏跳动和呼吸。歌唱者在舞台上一举一动,都应该是为了完美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要让听众既在歌声中,又在演员的姿态举动中受到艺术感染。所以恰当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在歌唱中是必不可少的。

练声曲

这是现代歌剧《伤逝》的选曲,歌曲曲调优美、节奏多变,充满着戏剧性,演唱时要注意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首情歌,表达的是青年男女对于爱情的渴望、向往。演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表现那种“热恋”感和“羞涩”感。

声乐教学形式的运用声乐教学形式的运用声乐集体课,是幼师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幼师音乐教育特点的直接体现。声乐老师要考虑如何缩短声乐理论知识和实际演唱技巧之间的差距,以便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声乐集体课上,学生共同发声,这正好符合学生们的“你唱我也唱”的从众心理。大家一起演唱时,学生情绪上较为放松,没有“被特别关注,当众出丑”的心理负担。因而,集体课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声乐时紧张、怕羞、胆怯等问题,发挥其优势。声乐教学形式的运用

(二)解决声乐学习的共性问题,发挥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优势1.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声乐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声乐集体课的特点主要是“共性”。声乐集体课可以传授对每个人而言都有用的声乐基础理论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声乐理论修养,例如歌唱艺术的器官与发声原理、音响学、生理学、机理状态,歌唱的姿势、呼吸、共鸣、咬字,歌唱的艺术表现等。声乐教学形式的运用

2.声乐集体课可以解决学生声乐训练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首先,声乐集体课对于帮助刚入学的初级学生解决声音训练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