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唱法的共性三种唱法都需要正确的歌唱姿势,喉咙的打开,喉头的正确摆放,气息的支持与运用,共鸣的使用等。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1)就呼吸而言,三者都运用胸腹式呼吸,都要有好的呼吸的支持与依托。(2)就真假声而言,三者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真假声的结合。(3)就咬字、吐字而言,三者都要求做到咬字准确、清晰,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
(4)就共鸣而言,三者都需要共鸣腔体获得良好的共鸣,以美化声音,达到声音圆润、流畅、统一并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表现力。(5)就歌唱的表演而言,用三种唱法时都可以加入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以加强歌唱的表现力。(6)就作品而言,用三种唱法时都需要深刻分析、理解作品,准确地揭示和展示作品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7)对于歌唱者而言,无论用哪种唱法,都需要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如音乐、文学、美术、道德等修养。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二)三种唱法的区别1.声带美声唱法对声带要求较为严格,人们根据声带的长短厚薄,把人声分为不同声部。民族与通俗唱法不分声部,前者要求嗓音明亮清脆,声音甜美;后者要求嗓音具有特色、有磁性,对声带无严格要求,嗓子带沙哑也没有关系,可以视为是一种特色。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2.共鸣民族唱法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立体共鸣,主要是使用头腔、口腔、鼻腔、咽腔来共鸣。民族唱法要求音色柔和,声音圆润明亮,有力度变化,共鸣区较靠前。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声音的整体共鸣和音量,演唱者唱歌时主要用口、鼻、喉咽腔发出自然本色的声音。它需要演唱者借助体外共鸣器——话筒。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美声唱法全部用混声,即真假声混声。民族唱法用真声多,到高音区时真假声结合,使用混声。通俗唱法基本用真声,但遇到难度大的歌曲或在高音区时也使用假声,它有其独特的声音特点。真假声
4.发声歌唱发声时,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咽喉、口腔开度较大。通俗唱法的咽喉、口腔开度较小。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
5.表演用美声与民族唱法唱歌时,歌者可从音乐本身的特点和欣赏人群的角度出发,在演出时适当运用肢体语言辅助表演、烘托表演气氛。歌者用通俗唱法表演,往往会根据歌曲的特点使用一些舞蹈动作。通俗歌曲表演上较夸张,情绪上充满朝气,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
练习提示:练习3中,音与音之间的大幅度跳动,所以气息启动要迅速,横膈膜弹性要足,这样才能获得耐力的锻炼,使声音更加灵活。练习曲
歌曲创作于1937年。歌曲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哀婉的氛围中透着顽强精神,曾流传于抗日前后方,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同仇敌忾、奔向抗战前线,是那个时代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之一。演唱时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歌曲从不同的侧面充分展示了刘胡兰热爱人民军队,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崇高思想。
发声训练的阶段第一阶段,自然声区的训练根据学习歌唱的规律,一般发声练习应从自然声区开始。平时最容易唱出来的那几个音,就是自然声区的音。自然声区是人声中最自然的音区,一般不超过八度。各种声音的自然声区是不同的,范围大致如下:女高音:2—1·(d1—c2)男高音:2—1·(d—c1)女中音:7·—b7(b—bb1)男中音:7·—b7(B—bb)女低音:6·—5(a—g1)男低音:6·—5(A—g)
自然声区练习的要求:(1)在唱第一个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个音都要有呼吸的支持。(2)声音要唱得自然、柔和、好听,避免“大白嗓子”般地喊唱或发出发紧的声音。(3)练唱时,注意咬字清楚,字、声结合;注意音准与节奏。(4)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应注意音量均匀,声音的位置统一。(5)应采用哼鸣练习,哼鸣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之一。(6)应采用连音练习,慢的、连贯的练习是学习歌唱发声的基础。发声训练的阶段
发声训练的阶段第二阶段,中声区的训练在这个阶段,应在自然声区的基础上,扩大音域,锻炼发声技术。第一阶段的发声练习仍应继续。音域需逐步地、半音半音地向上、向下扩展,音量不要太大,以免在唱高音时出现撑着或挤紧喉咙唱的现象。要加强锻炼呼吸控制能力,因为音越高,需要的气息就越强。同时应打开口腔,稳住喉头、打开喉咙,使下腭与舌根放松、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