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城选计划”选聘45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培优).docx
文件大小:78.44 KB
总页数:6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4.11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城选计划”选聘45人笔试备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80题)

1、《抱朴子·明本》中“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这句话反映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

A.商品的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C.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D.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

【答案】:B

【解析】“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意思是物品数量少就显得珍贵,数量多就显得廉价,这体现出供求状况对物品贵贱即价格的影响。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非受供求关系影响。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所以“商品的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这一表述错误。题干重点强调的是物品数量(供求关系)与贵贱(价格)的关系,没有直接体现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综上,“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反映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2、行政实施作为行政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阶段。其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表达的是行政实施的()阶段。

A.准备物资并确定具体实施计划

B.做好沟通并协调好各方行动

C.及时反馈信息并调整计划

D.监督实施过程并检查结果

【答案】:A

【解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强调要做好准备工作;“预则立,不预则废”指事先有准备,就能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同样强调准备和计划的重要性。准备物资并确定具体实施计划正是行政实施准备阶段的关键内容,做好沟通并协调好各方行动侧重于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及时反馈信息并调整计划是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环节,监督实施过程并检查结果则是对实施情况的检验,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及“预则立,不预则废”表述的是准备物资并确定具体实施计划阶段。

3、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是()。

A.长江—黄河

B.黑龙江—漠河镇

C.秦岭—淮河

D.长江—金沙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长江是中国南方的大河,黄河是中国北方的大河,二者并非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所以“长江—黄河”不符合题意。黑龙江省漠河镇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并非南北方的分界线,所以“黑龙江—漠河镇”不符合题意。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所以“秦岭—淮河”符合题意。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因此“长江—金沙江”也不是南北方的分界线,所以“长江—金沙江”不符合题意。综上,答案是秦岭—淮河。

4、科普影评的作者应寻找科学与电影的交汇点,将科普和艺术,启迪思想。他们将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结合电影转化为更轻松易懂的文字,面向更多读者。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B.合二为一

C.珠联璧合

D.相提并论

【答案】:A

【解析】题干强调科普影评作者要将科普和艺术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形成整体认识,符合文意。“合二为一”侧重变成一体;“珠联璧合”侧重美好事物结合;“相提并论”指把不同事物同等看待,均不合适。

5、海洋中珊瑚的美丽颜色来自于其体内与之共存的藻类生物,其中虫黄藻是最重要的一类单细胞海藻。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水升温导致虫黄藻等藻类大量死亡,进而造成珊瑚本身死亡,引发珊瑚礁白化现象。然而研究发现,珊瑚能通过选择耐热的其他藻类生物等途径,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削弱这一研究发现?()

A.有些藻类耐热性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B.一些虫黄藻能够比耐热的其他藻类耐受更高的海水温度

C.有些已白化的珊瑚礁中也发现了死去的耐热藻类生物

D.有些虫黄藻逐渐适应了海水温度的升高并存活下来

【答案】:C

【解析】题中论点是珊瑚能通过选择耐热的藻类生物而存活下来。“有些已白化的珊瑚礁中也发现了死去的耐热藻类生物”这一情况,正好说明即使珊瑚选择了耐热的藻类生物,也无法存活下来,有力地削弱了这一研究发现。

6、下列关于避雷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北朝时就已出现与避雷针工作原理相似的“避雷室”

B.避雷针和他要保护的建筑是由绝缘物质隔开的

C.接闪器可用铝合金、镀锌钢、不锈钢等各种材料制成

D.我国现在已经放弃了“避雷针”这一叫法,而代之以“接闪杆”

【答案】:B

【解析】避雷针与被保护建筑并非由绝缘物质隔开,而是要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将雷电引入大地。南北朝有类似“避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