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物流管理模拟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7.97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6.22千字
文档摘要

物流管理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运输

B.仓储

C.包装

D.销售

答案:D。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销售不属于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

2.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的灵活性最强()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B。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的特点,能够适应各种运输需求,相比其他运输方式灵活性最强。铁路运输受轨道限制,水路运输受航道和港口条件限制,航空运输受机场和航线限制。

3.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物资存储

B.数量管理

C.质量管理

D.物资采购

答案:D。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物资存储、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物资保养等,物资采购是采购部门的工作,不属于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

4.配送中心的核心作业环节是()

A.订单处理

B.分拣作业

C.配送作业

D.储存作业

答案:B。分拣作业是将货物从存储区域拣选出来,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分类和集中的过程,是配送中心实现准确、高效配送的关键环节,是核心作业环节。订单处理是前期准备,配送作业是最终交付环节,储存作业是货物存放环节。

5.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A.数据采集

B.数据处理

C.数据分析

D.物流设备控制

答案:D。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信息输出等,物流设备控制不属于其基本功能。

6.以下哪种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A.金属包装材料

B.玻璃包装材料

C.纸质包装材料

D.塑料包装材料

答案:C。纸质包装材料如瓦楞纸等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能够有效保护商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免受冲击和震动。金属包装材料主要用于防潮、密封等;玻璃包装材料易碎,缓冲性能差;塑料包装材料有多种性能,但缓冲性能不如纸质包装材料突出。

7.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

A.降低供应链成本

B.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C.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D.以上都是

答案:D。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包括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等,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所以以上选项都是正确的。

8.装卸搬运作业的“活性指数”最高的是()

A.散放在地上的货物

B.放在托盘上的货物

C.装在箱中的货物

D.处于移动状态的货物

答案:D。活性指数是衡量货物搬运难易程度的指标,活性指数越高,搬运越容易。散放在地上的货物活性指数为0,装在箱中的货物活性指数为1,放在托盘上的货物活性指数为2,处于移动状态的货物活性指数为4,所以活性指数最高的是处于移动状态的货物。

9.以下属于不合理运输的是()

A.直达运输

B.配载运输

C.迂回运输

D.甩挂运输

答案:C。迂回运输是指舍近求远的运输现象,增加了运输里程和运输成本,属于不合理运输。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和甩挂运输都是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

10.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不包括()

A.ABC分类法

B.经济订货批量法

C.定期订货法

D.先进先出法

答案:D。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ABC分类法、经济订货批量法、定期订货法、定量订货法等,先进先出法是存货计价的方法,不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

11.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不包括()

A.运输成本

B.仓储成本

C.采购成本

D.包装成本

答案:C。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等,采购成本不属于物流成本控制的对象。

12.物流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不包括()

A.服务可靠性

B.服务响应性

C.服务成本

D.服务便利性

答案:C。物流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包括服务可靠性、服务响应性、服务便利性、服务准确性等,服务成本是物流成本方面的指标,不属于物流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

13.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的单位运输成本最低()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答案:C。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输距离长,其单位运输成本相对较低。铁路运输次之,公路运输单位运输成本较高,航空运输单位运输成本最高。

14.配送的基本模式不包括()

A.商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

B.商流、物流分离配送模式

C.共同配送模式

D.分散配送模式

答案:D。配送的基本模式包括商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商流、物流分离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等,分散配送模式不是常见的基本配送模式。

15.物流战略的类型不包括()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