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目送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6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2.65千字
文档摘要

目送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目送》的作者是()

A.龙应台B.毕淑敏C.张晓风D.席慕容

2.书中“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段话是作者在目送谁时的感悟()

A.父亲B.母亲C.儿子D.丈夫

3.《目送》中作者多次提到的“华安”是她的()

A.父亲B.儿子C.朋友D.丈夫

4.作者送儿子上小学第一天,目送儿子走进校园,儿子()

A.一步三回头B.头也不回C.走走停停D.边哭边走进

5.作者父亲最后一次送她离开时,是在()

A.火车站B.机场C.汽车站D.家门口

6.书中提到的“雨儿”是()

A.作者女儿B.作者母亲C.作者朋友D.邻居小孩

7.作者在哪个国家陪儿子度过他成长的一段时光()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8.作者看到父亲那逐渐老去的背影,内心充满()

A.喜悦B.平静C.悲伤D.愤怒

9.在《目送》中,作者描写了多种目送场景,这些场景主要围绕()

A.亲情B.友情C.爱情D.师生情

10.以下哪篇文章不属于《目送》()

A.《山路》B.《孩子你慢慢来》C.《跌倒》D.《十七岁》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目送》中提到的目送场景有()

A.送儿子上小学B.儿子上大学在机场分别

C.父亲送自己去工作D.陪母亲看病

2.书中作者表达了对()等情感的深刻感悟。

A.亲情B.成长C.衰老D.死亡

3.关于《目送》这本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散文集B.语言优美细腻

C.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D.只写了与儿子的故事

4.作者在书中描写的人物有()

A.父亲B.母亲C.儿子D.丈夫

5.下列哪些语句出自《目送》()

A.“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B.“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C.“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D.“我们都在时光的长河中渐渐老去。”

6.《目送》中体现了()

A.生命的流逝B.亲情的珍贵

C.成长的无奈D.友情的淡薄

7.作者目送儿子时,内心的情感有()

A.欣慰B.不舍C.担忧D.无所谓

8.以下关于作者龙应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家B.曾任文化部长

C.作品风格多样D.只写散文

9.《目送》中描写的父亲形象特点有()

A.勤劳B.衰老C.慈祥D.严厉

10.书中作者通过目送场景想要传达的有()

A.珍惜亲情B.面对成长和衰老要坦然

C.生命的孤独D.友情的重要性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目送》是一部小说集。()

2.作者送儿子上小学时,儿子表现得很不舍。()

3.书中作者的母亲一直很健康。()

4.作者在目送父亲离开时,内心没有太大波动。()

5.“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句话表达了生命的孤独。()

6.《目送》只写了作者和儿子之间的故事。()

7.作者认为亲情在岁月中不会改变。()

8.龙应台是中国台湾作家。()

9.书中描写的目送场景都是快乐的。()

10.作者通过《目送》表达了对人生的透彻理解。()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请简要概括《目送》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

答案:主要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眷恋,如对父亲老去、儿子成长的感慨;也有对生命历程中成长、衰老、离别等的无奈与思考。

2.文中多次出现“目送”场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目送”串联起不同阶段与亲人的离别场景,是情感寄托和线索,强化了亲情主题,引发读者对生命中离别与成长的共鸣。

3.作者在目送儿子和父亲的背影时,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目送儿子,是欣慰又不舍,见证其成长走向独立;目送父亲,更多是悲伤与感慨,看到父亲衰老,意识到亲情渐远。

4.结合《目送》,谈谈你对“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说明亲子间虽有血缘纽带,但子女会成长独立,父母会衰老离去,在一次次目送中,缘分在流逝,提醒人们珍惜相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