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在跨越国界的市场中,为实现其营销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行动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
-产品延伸策略:直接将国内市场的现有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不做重大改变。这种策略适用于需求共性较大、市场环境较为相似的产品,例如可口可乐,在全球多数市场保持口味和包装的相对一致性,利用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和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度,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和风险。
-产品调整策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文化差异、法规标准等因素,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例如汽车企业会根据不同国家的路况、驾驶习惯和排放法规,对车辆的配置、动力系统和外观设计进行调整。
-产品创新策略:针对国际目标市场的特殊需求和未被满足的市场空白,开发全新的产品。如苹果公司推出具有不同语言系统、通信制式和特色功能的iPhone手机,以适应全球不同市场用户的需求。
价格策略
-成本导向定价: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来确定价格。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可能未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例如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通过核算原材料、生产、运输、营销等成本,再加上预期利润来制定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需求导向定价: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强度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来定价。在需求旺盛且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在需求相对疲软或价格敏感型市场,适当降低价格。例如高端化妆品品牌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定价较高,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会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组合或优惠活动。
-竞争导向定价:参考竞争对手的价格来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如果竞争对手的产品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可能会选择低价策略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若自身产品有独特卖点,则可制定与竞争对手相当或略高的价格。如在国际智能手机市场,小米等品牌常常根据苹果、三星等竞争对手的定价来调整自己产品的价格定位。
渠道策略
-直接出口: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国外的客户,不通过国内的中间机构。这种方式使企业能够直接控制国际营销活动,及时了解市场反馈,但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建立海外销售渠道。例如华为在欧洲、亚洲等地区设立自己的销售办事处,直接与当地的运营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进行业务往来。
-间接出口:企业通过国内的中间商(如进出口公司、代理商)将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这种方式简单易行,风险较小,但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控制能力较弱。许多中小企业初期会采用这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借助中间商的渠道资源和经验打开国际市场。
-国外生产:在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就地生产和销售产品。这种策略可以绕过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如大众汽车在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建立汽车生产工厂,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
促销策略
-广告策略: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向目标市场消费者传播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在国际广告中,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语言习惯和广告法规。例如耐克公司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作具有本土特色的广告片,邀请当地知名运动员参与广告拍摄,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人员推销策略:派遣销售人员到国际市场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推销。人员推销能够及时解答客户疑问,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但成本较高,对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例如一些高端医疗器械企业会派遣专业的销售团队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向医院、医疗机构推销产品,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营业推广策略:运用各种短期促销手段(如折扣、赠品、抽奖、展销会等)刺激消费者购买。在国际市场上,营业推广活动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消费习惯进行设计。例如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购物季,各大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商都会推出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
-公共关系策略:通过与国际媒体、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积极参与全球各地的公益活动,支持环保、教育、体育等事业,提升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