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营销中的价格策略.doc
文件大小:27.6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7
总字数:约3.21千字
文档摘要

营销中的价格策略

营销中的价格策略是企业在制定产品或服务价格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旨在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和利润最大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价格策略:

1.成本导向定价策略

-成本加成定价法: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公式为:价格=单位成本×(1+加成率)。例如,一件产品的单位成本是50元,企业期望的加成率为20%,那么该产品的价格就是50×(1+20%)=60元。这种方法计算简单,能保证企业收回成本并获得一定利润,但较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目标利润定价法:根据企业的总成本和预期的销售量,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率,进而计算出产品的价格。首先确定目标利润额,然后计算出单位产品应分摊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最后得出产品价格。比如,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预计销售量为5万件,目标利润率为20%。总成本=100万+30×5万=250万元,目标利润=250万×20%=50万元,那么总销售额应为250万+50万=300万元,产品价格=300万÷5万=60元。

2.需求导向定价策略

-认知价值定价法:企业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来确定价格,而不是依据产品的成本。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消费者因其品牌形象、创新设计、优质体验等因素,对其价值有较高的认知,所以苹果可以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营销宣传等手段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知。

-需求差别定价法: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消费者群体、购买时间、购买地点等因素,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

-顾客细分定价: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价格。比如,旅游景区对学生、老人实行半价优惠,对成人收取全价门票。

-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的不同型号、规格、花色等,即便成本差异不大,也制定不同价格。如手机不同内存版本,价格会有较大差异。

-时间差别定价:根据不同时间的需求情况定价。例如,酒店在旅游旺季价格较高,淡季价格较低;航空公司的机票在出行高峰期价格上涨,非高峰期有较大折扣。

-地点差别定价: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定价不同。如电影院不同座位区域票价有差异,演唱会内场和外场票价相差明显。

3.竞争导向定价策略

-随行就市定价法: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市场。比如在农产品市场,大多数农户会参考市场上同类农产品的价格来确定自己产品的售价。它能使企业获得行业平均利润,避免价格竞争带来的风险。

-投标定价法:在一些大型项目、政府采购等交易中,企业参与投标,密封递价,由招标单位选择价格和条件最有利的投标者成交。企业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可能报价以及自身的成本、利润目标等来制定投标价格。例如,建筑公司参与工程项目投标,要综合考虑项目成本、预期利润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可能报价,制定合适的投标价格,以提高中标几率并保证盈利。

-主动竞争定价法: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竞争状况,主动制定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价格。当企业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时,可以制定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若企业希望扩大市场份额,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也可制定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例如,小米公司以高性价比产品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其产品价格往往低于同配置的其他品牌手机,从而快速吸引大量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

4.心理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法:给产品定一个以零头数结尾的非整数价格。消费者通常认为尾数价格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比较便宜,而且感觉定价很认真、精确。例如,将产品价格定为9.9元,而不是10元;198元,而不是200元。这种定价策略适用于日常消费品和价格较低的产品。

-整数定价法:与尾数定价相反,把产品价格定为整数。对于一些高档商品、奢侈品或消费者不太了解其真实价值的商品,采用整数定价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感觉,提升产品的形象和档次。比如,一款高档手表定价为10000元,而不是9988元,能让消费者觉得该产品品质更高。

-声望定价法:利用消费者对名牌产品或企业的信任心理,制定较高的价格。消费者往往认为高价产品代表着高品质、高档次和独特的身份地位。像劳力士手表、香奈儿化妆品等品牌,通过较高的定价来维护其品牌的高端形象,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招徕定价法:企业将某几种产品的价格定得特别低,以吸引顾客前来购买,带动其他正常价格产品的销售。超市经常会推出一些特价商品,如鸡蛋、大米等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