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品管圈管理优化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设备管理规范
02
临床应用问题改进
03
操作标准化建设
04
人员培训机制
05
质量管理监测
06
持续改进方案
01
设备管理规范
日常维护流程标准
定期清洁设备
更换耗材
检查设备性能
记录维护信息
每天进行外部清洁,包括湿化器、过滤棉和管路等部件,每周进行内部清洁和消毒。
每天检查呼吸机各项参数是否正常,如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按照厂家建议定期更换呼吸机耗材,如过滤棉、湿化纸等,以保证呼吸机的过滤效果和湿化效果。
每次维护后详细记录维护内容、时间、维护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性能检测参数体系
氧浓度检测
潮气量检测
压力检测
呼吸频率检测
定期使用氧浓度测试仪检测呼吸机的氧浓度输出,确保氧浓度符合治疗要求。
使用潮气量模拟肺检测呼吸机的潮气量输出,确保潮气量准确且稳定。
检测呼吸机的压力输出,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和平台压力等,确保呼吸机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支持。
检测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设置是否准确,以及在不同呼吸频率下呼吸机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呼吸机故障分类
根据故障现象将呼吸机故障分为大类,如电源故障、气路故障、控制故障等,以便快速定位和排除故障。
应急处理流程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建立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故障报告、紧急处理措施、备用呼吸机准备等,确保在呼吸机故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整理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并培训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排除故障,恢复呼吸机的正常使用。
1
2
3
02
临床应用问题改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由于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气道开放,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消毒措施。
无创呼吸机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气胸、皮下气肿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需关注压力参数设置及患者情况。
常见并发症分析
胃肠胀气
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易导致胃肠胀气,影响患者舒适度及呼吸效果,需采取措施减少胃肠胀气。
面部压伤
长时间佩戴无创呼吸机面罩可能导致面部压伤,需定期更换面罩并调整固定带松紧度。
参数设置优化策略
潮气量设置
呼吸频率
吸气压力与呼气压力
触发灵敏度
根据患者病情和呼吸机型号,合理设置潮气量,避免过大或过小影响通气效果。
合理设置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确保患者舒适度和通气效果,同时避免压力过高导致气压伤。
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和病情需要,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呼吸不同步。
调整触发灵敏度,使患者能够轻松触发呼吸机,避免呼吸机失灵或误触发。
患者适配评估流程
初步评估
适配试验
参数调整
持续监测与评估
在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对其病情、呼吸功能、气道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无创呼吸机。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面罩和固定带,进行适配试验,确保面罩与面部紧密贴合,无漏气现象,同时观察患者舒适度。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通气效果,逐步调整呼吸机参数,直至达到最佳通气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参数和舒适度,及时调整参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03
操作标准化建设
使用前检查清单
呼吸机气路检查
包括氧气和空气管路的连接是否紧密、管路是否漏气、呼吸机内部是否清洁等。
呼吸机电路检查
检查电源线和插头是否完好无损,呼吸机是否通电,以及电路连接是否正常。
呼吸机参数设置检查
确认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氧浓度等。
湿化器检查
检查湿化器内水量是否足够,是否清洁,加热丝是否正常工作。
治疗模式选择指南
自主呼吸模式(SPONT)
适用于有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呼吸机仅在患者吸气时提供辅助支持。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呼吸机按照预设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进行通气,同时监测患者的自主呼吸,当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时进行调整。
持续正压通气(CPAP)
适用于需要维持气道正压的患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
压力支持通气(PSV)
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呼吸肌力量不足的患者,呼吸机在患者吸气时提供预设的压力支持。
报警处理分级标准
高级报警
低级报警
中级报警
如呼吸暂停、氧浓度过低等威胁患者生命的报警,应立即停止呼吸机并处理报警。
如潮气量过高或过低、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报警,应尽快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观察患者情况。
如湿化器温度过高或过低、电源故障等不影响患者生命的报警,可暂时忽略并尽快处理。
04
人员培训机制
理论考核指标设计
医学基础知识
包括无创呼吸机相关医学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常见并发症等。
02
04
03
01
患者监测技能
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的监测方法和意义。
设备操作规范
掌握无创呼吸机操